近期,据环渤海新闻网报道:翻开某乡镇的会议通知记录就不难看出,仅2010年1-9月份,就接到上级的大小会议通知179个,平均一天半一个会,明确要求党政一把手参加的会议138个,占会议次数的77%,令人应接不暇,匪夷所思,难怪基层干部提“会”色变,叫苦不迭。
提到开会,我们脑中就会想到是把一大班子人召集来,上边说,下边听,上传下达,完了拍拍屁股走人。这种流于走过场的“开会”,比比皆是。其实开会是研究问题、统一思想、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一场会开下来,开会的人得到了什么?除了获悉一些信息或事件外,对大多数与会者来讲,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而且这些东西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过了特定时段,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许多企业做了一堆又一堆的总结报告,浪费的纸张不少,洋洋洒洒几千字,但是各部门的主管似乎只是为了应付一下场面,却迟迟不见实际行动。笔者认为,做这些总结大多为形式,是迫于大环境而跟风的一种行为,企业要求员工自律、尽职,在本职岗位做出贡献,就必需让员工明白到他们自身的、自身与企业的、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最重要。如果将“会”字改为“慧”字,就会有“柳暗花明”的顿悟。利用会议开启员工的智慧,使大家都心有所得,有所期待,而后理念、精神的传达灌输,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历史上,毛泽东是“开慧”的高手,每当局面将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总能借助会议,力挽狂澜,每每化危为安。现实中,能点拨人,能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人毕竟只占少数,更多的要靠人自身从一些小事亦或只言片语中去思考,去产生联想。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参透和贯彻“三问、三读、三学”的精神当中。
“三问”,是指“问自己”、“问别人”、“问社会”:
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问别人——我做得够好了吗?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问社会——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能为社会创造什么?
“三读”是“读人”、“读岗”、“读书”:
读人——你读懂你的上司或下属了吗?你达到他们的要求了吗?
读岗——你读懂你的工作岗位了吗?你所在的岗位中,哪此工作容易出错?你知道自己的全部责任吗?
读书——除了读懂你所面对的人和工作职责,还必须读取大量有益的课外之物,在不断的深造中提高自己。
“三学”,指“学做人”、“学本领”、“学模式”:
学做人——你的思想品德能被别人接受吗?学会做人,是领跑人生的第一步;
学本领——当社会容纳了你,你还必须学会养活自己,为生活创造价值的本领;
学模式——学习别人的创造模式,创造意味着思维的不断进化、强化,形成独立、理性的思考习惯,身处万变的社会也不惊!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老板的同盟军,公司要真正从内心深处珍惜员工。让员工天天学习,天天增值,与其“开会”不如“开慧”。
有的企业发放的是实实在在的馒头,听过他们的培训有种能力迅速提高的感觉。
有的企业发放的是大麦,让员工自己磨面,自己蒸馒头,培训后有点理解的困难,但有一定的益处。
有的企业发放的是种子,教会员工如何的自己种植,采收、加工,这种培训教会的是员工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思路和方法,可谓受益无穷!
笔者真心希望每一个公司能够为每位员工发放一颗可以收获的优良种子,让每位员工都能够成就自己,同时成就公司!
备注:谢谢中国“隐形冠军”代言人、中国指甲钳大王、广东非常小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伯强先生对本人的点拨和指导。
再看开会
评论
编辑推荐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