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学经典帮助瘾君子"戒瘾"的故事
在全世界范围内,如何让吸毒人员戒除“心理毒瘾”都是一个难题。心理毒瘾不能戒除,戒毒就很难彻底实现。
如今,泉州的戒毒所发现,传统经典能够很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心瘾”。这项创新性的工作开展以来,戒毒教育改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据称,最明显的是,学员出所后,复吸率从过去的三个月内的90%,下降到如今的不到20%。
《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论语》、……这些古人用于启蒙教育的经典,在戒毒学员的心中产生怎样的影响?转变 两位学员的心理轨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琅琅的读书声在戒毒所里响起。戒毒学员们观看讲学录像、朗读背诵、整理笔记、相互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融进最通俗易懂语言,使学员们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应该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故事一
学会感恩
21岁的小清(化名)模样甜美又清新,稚嫩的脸庞让人联想不到她是进过两次戒毒所的学员。
“以前我很自私,很少替比人着想,不会去帮助别人,总是埋怨太多,怪父母对自己的爱不够。”
学了《弟子规》【自由职业】
之后,小清学会了感恩。小清曾经和爸爸僵持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在他们的关系缓和了。她试着和爸妈讲爱,之前从来没有对他们说过“我爱你们”,现在小清【成功之路】开口说了,父母对很这样的变化也很吃惊。小清说:“之前对他们的要求也只是物质的,现在像朋友一样讲心里话。爸爸妈妈也经常来探望我,他们原谅了我的过错,鼓励我认真学习,出所后开始新的人生。”
《弟子规》还教会小清如何去和身边的人相处。所里的学员将近50人,是来自11个省份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年龄差距也很大。但是他们【白手起家】也像家人一样,相互帮助。年纪大的就向年纪小的讲述她们的人生经历,年纪小的就在彼此间相互鼓励和学习。
小清告诉记者:“以前吸毒的时候,自己就像一株被人任意践踏的草。等出了所我还是一株草,但是我要坚强地生活,对于我身后的小弟小妹,我想以我的例子去劝诫他们,我们的出身不一样,走的路要自己正确地去判断和选择。我们不追求自己无法达到的奢侈的【如何白手起家】生活,我们要按照社会的规则去生活工作,做个脚踏实地的人。”
故事二
唤醒沉睡的亲情
走近戒毒所的电教大厅,一种宽敞安静般的舒适感油然而生。
小珊(化名)和其他学员正认真地坐在座位上观看于丹讲授《论语》的视频。看着她们认真听讲并不时地做笔记,有种重进课堂【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的错觉。这个特殊的群体散发出特别的学习热情。
小珊是个永春女孩。只有21岁的她,【武威seo】圆润白净的脸上泛着点红晕,还透着稚气。她安静规矩地坐在我的面前,记者的脑海里迅速蹦出几个词,文静、腼腆,还有些邻家女孩的亲切。
虽然她只学习《弟子规》半年多,但在谈话中,她不时地引用《弟子规》里的句子来诠释她内心对生活最真实地理解。在谈及她最喜欢《弟子规》中的哪一句话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她说:“以前太不听话了,儿子也都是让父母带,出去也不懂得要跟父母打声招呼,习惯我行我素,完全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武威网站优化】现在学习了《弟子规》,想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心里很愧疚,很对不起他们。我希望出去了能用《弟子规》的知识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
以前的小珊忽视家庭的存在,现在的小珊甚至将戒毒所里的民警和学员都视为一家人。“因为不放心我们,一位女民警多次放弃了【武威网站建设】旅游的机会,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今年我们一直向她保证一定会表现好一点,不让她担心,她才去旅游。在她离开的这段时间,我们很想她,感觉像是家里少了一个人。虽然我们有点难过,但她回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给她一个亲切的微笑。”说这话时,小珊的眼眶湿润,声音有点颤抖。
现在的小珊还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相信《弟子规》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帮助。以前吸毒让自己身心都很痛苦,现在想想都觉得可怕。但我现在有信心自己肯定能够战胜毒品。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好。”
幕后 为何想到用传统经典戒毒
“戒毒后的高复吸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全世界的难题,长期面对难以控制的高复吸率,也会产生一些情绪,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泉州市公安局戒毒所所长陈俊杰坦言,自己也曾为此低落过。
“后来,有人建议我们有空多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传统文化素质,也可以建设具有特色的警营文化和监所文化。”
陈俊杰于是和同事们购买【职业生涯规划书】了这些国学经典和央视《百家讲坛》讲解经典的专题片,利用业余时间集中学习起来。“效果很明显,特别是看了蔡礼旭老师的电视片《细讲〈弟子规〉》之后,我们很受启发,心态变平和了,思想慢慢也转变了。”
“戒毒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许多连小学都没毕业,跟她们讲大道理,大多听不进去。《弟子规》、《三字经》是古代儿童【职业规划书】启蒙教育的经典,三字成句,易朗读,易背诵,结合故事讲解通俗易懂。既然能够引起民警的共鸣,能不能也引导学员们学习?”想到了这个点子,陈俊杰和同事们开始了尝试。
传统文化引进戒毒所,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和感化作用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其中最明显就是唤醒了她们对亲情的感受。过去,经常听到她们跟家人打电话骂骂咧咧的,毫无亲情观念;现在在通电话、通视频时,她们会关心妈妈的身体怎么样了,爸爸最近是什么原因变瘦了,在与亲人交流时还常常会为过去的作为流下眼泪。”
戒毒所的教育改造创新举措也引起了各方关注。今年8月20日,泉州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引入监所管理,认真学习借鉴市局强制戒毒所组织戒毒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公安监所范围内形成‘孝悌、诚信、友爱、勤学’的良好氛围”。
独白 “孝”字值千金
□讲述人:学员周某
我是一个海洛因吸食者,曾经我也有过和别人一样的梦想,然而这一切都在我沉迷青烟后化为泡影了。因为长年的吸毒,让我整天担心害怕,天天过着今日不管明日的生活,越陷越深。
这段时间学习了《弟子规》,让我对父母的孝有了新的看法。以前总是认为给父母钱、好吃的、好穿的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哪里会想到,其实父母想的只是儿女能够平安,能够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就行。以前过中秋的时候,我会回家给妈妈买一份礼物,给点钱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其实妈妈也只想我常回家看看,只要我好,她就很开心了,可是我却没有想到那么多。每次我都是东西一放,钱一扔就走了,一次次地伤害了父母的心。真是不孝啊!
现在,我越是在过节的时候,我就越想起以前的过错,这让我深深地反省,也让我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想过自己有一份正当的工作,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养活我的父母,想过如果我可以把我妈妈的眼睛治好,把爸爸的眼睛养好,然后再找一个能够接纳我以前过错的男朋友,重新开始我以后的生活。
虽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是我相信《弟子规》里的一句话,“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只要我不自暴自弃,脚踏实地、努力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管人生的路是怎样的坎坷、崎岖,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戒毒,我将会得到重生。
群言 一个群体的涅槃
小静:以前来戒毒的时候,我从来没说过我会戒的话,可经过这次的教育,让我对以后的路、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我也敢说,我相信我能戒!
郭某:这是我第二次进戒毒所了。这次进来发现新建了宿舍楼、文体活动区、技能培训室,最大的变化是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我们心灵和思想受到洗礼。以前戒毒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会戒的话,可经过这次的教育,让我对以后的路,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我也敢说,我相信,我能戒。
张某:学了《弟子规》,更让我懂得了不能只是为自己而活,我们有责任孝敬父母。记得蔡老师说过,一个人的抉择对了,那么他的人生也就对了,所以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梦想,而不是去空想一些不实际的东西。我现在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过着有规律的生活,这样就很幸福了。
杨某:《弟子规》、《三字经》给我的启迪很深,我从未想过有机会去接触这些心灵的汤药,它们消除了我内心世界的喧嚣,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曾经无知犯的过错,就像这垢衣,经过洗涤之后,一样还是可以光鲜的。(注:以上内容摘自戒毒学员笔记)
专 家 观 点
传统经典触及人性最柔软的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蕴涵怎样的力量,能够让戒毒学员的内心产生如此巨变?
泉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副教授、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黄晋一分析,其成功的心理学原理包括如下六点:
第一,戒毒所的学员是在传统文化滋养的土地上成长的,传统文化对戒毒人员来说,是最熟悉的,最能接受的。
第二,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弟子规》所讲述的道理是生活的总结,浅显易懂。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非常生活化,易唤醒她们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也会唤起她们的内疚感和改变欲望。
第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典故,每一个典故都是非常形象有趣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榜样,易学习,易模仿,易实践。
第四,《三字经》、《弟子规》句短字少,言简意赅,好读好记,朗朗上口,非常符合记忆规律,不会给学员在学习时造成沉重的记忆负担。记忆是理解和实践的基础,记住了,才能有回味,才能有实践,实践了才有效果。
第五,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学员,提高了她们的自尊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共情”,从而使改造人与被改造人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增强了服从改造、自觉改造的愿望。
第六,重视实践的环节。学习以后,让学员在生活中活动中演绎学习内容,促进理解与升华,构成了完整的认知链条,同时也符合传统文化中的笃行思想。
“心瘾”是毒瘾延续的结果,是由于长期的吸毒——戒毒——复吸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人格、行为能力等一系列的异常改变。生理戒毒是心理戒毒的前提,心理戒毒是生理戒毒的继续、巩固。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可以直接进入她们心灵中最柔软、最脆弱的部位,从而产生共鸣,有助于改善戒毒学员的改造态度,从“要我戒毒”到“我要戒毒”,激发其内在的改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