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现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相应的文化观念支撑。当前我们往往只关注西方文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而忽视我国传统文化能动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明,尤其是流传了几千年的财神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财致富丰裕生活的追求和对发育完善市场秩序的渴望。张扬以华夏正财神赵公明为代表的中华正财神文化,对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撑,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的完善发育,对于保护陕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安全,提升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质量和形成陕西文化产业在全国新的引爆点,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财神信仰与市场经济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财富的历史。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财富都是人们历史活动追求的永恒主题。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追求利益的经济“理性人”科学假设出发,到中国人新年见面说的第一句话 “恭喜发财”,不难看出企及发财致富、生活富足是人类永不泯灭的理想。但在市场经济充满巨大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条件下,财富难求,得而易失的现实存在和货币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人对立的状态,使人们不得不把发财致富的欲望寄托在某个神灵之上,作为他们理想的表征化身,“财神”及其财神文化便应运而生。这种财神及其文化的产生和连绵不断的香火缭绕,即寄托了人们对财富追求的强烈愿望,又反映了人们对市场非规范运作,致使财富难求现实的叹息。市场的非规范运作是多样的,这就使得人们所创造的财神也是多样的。它的特点就在于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反映了人们对整治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多样性企求。所以民间信仰的每位财神都是一种道德原则和社会公正的化身,如关公作为武财神,代表“忠诚”和追求市场秩序的强制力量;比干被挖了心,没有私心,代表了市场利益评价的“公平”;而在所有财神偶像中唯有陕西人赵公明则代表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最崇高原则——“正义”,这种正义不仅是结果正义,更是过程正义,最终比附着人类对生命价值“人生而平等”的终极判断,所以他才成为中华正财神的化身。以赵公明为代表的中华财神及其体系,说到底是被人们伦理化、道德化得神祗,体现出强烈的“人化”性质和民俗色彩。
    在传统的“义、利之辨”道德命题很难为市场疯狂的逐利行为给出和乎逻辑的诠释,如何站在“伦理一般”的立场来规范这种“人们把复仇女神召回战场”的逐利行为并为逐利行为提供伦理合法性论证。在这方面,我国的民间社会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财神信仰”的泛化。因为在信仰时代,符合正义的社会伦理仅靠空洞的说教无以感化为金钱驱使的芸芸众生,它往往需要借助某种神灵的名义和具有威慑的力量,作为经济和社会行为的普世原则而被各种市场主体所接受。民间社会以财神作为物象表征,一方面为民众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提供了合法性的道德前提;同时也借助财神的道德典范与权威力量保证获取利益过程中市场行为的合乎伦理。

 

    二、华夏正财神文化的内涵
    赵公明为中华正财神,生于陕西周至集贤镇赵大村,是春秋时代人。早年是为周王负责管围猎事项的官员,因尽职尽责而被封为大夫,其村才改为赵大村。秦汉后道教兴起,赵公明作为黑虎玄坛元帅被封为道教四大护法神之一,配享人间烟火。到明清,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因素的产生,人们对货币财富追求开始最大化,他又被封为中华正财神,作为社会正义的化身统领着中国的财神家族。
赵公明作为中华正财神,作为中华最正宗财神的代表,并不是因为他的脸黑,而在于他所体现的市场正义原则和诚信经商的市场行为。赵公明作为经商奇才,践行信义为本的经商理念,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而理财有道;以仗义疏财而用财有义。这种讲究诚信、扶贫助困、和谐处事的历史行为,正是市场经济所需要道德典范,后来人们才将他逐步神话,奉为理财之神,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这些有关赵公明的诸多历史传说和历史故事,无论什么主题都强调财富不可强求,要积德行善,财富总会眷顾那些心地善良、不强求硬取而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的人。在举世逐利、世风日下的社会大背景下,财神文化的泛化实际上是告诉人们,人生还有比金钱财富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人间的真情和对人类的大爱。尽管人在现实物质生活里,为了生存必须逐利,但人生的目标首先不应是逐利,而应当是道德化的存在,在道德性存在的前提下,获得的财富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不容讳言,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以正当的手段逐利、取利、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的具体表现就是金钱。在经济活动中,讲利、讲钱就是按价值规律、交换原则办事,这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规律。但市场经济的另一原则“追求利益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生命本体要求,又要求人们不能损人利己,利他才能利己,强调义利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就是鼓励人们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正确的结合起来,为国家创利即为“义”;为集体创利即为“义”;个人合法取利、勤劳致富即为“义”。
    正由于赵公明财神文化所拥有的各种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要求的平等交换、互相合作、文明经商、诚实守信等道德原则有惊人的一致性。当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完善,市场规则不够健全,人们的经济行为缺乏法律制度的限制与维护时,为使经济活动制度化、程序化、公平化,人们就必须通过诉诸某种神灵的威慑力量来强制的使其实现,使其作为某种羽化于人本身之外的异己力量,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尤其中国历来就有报本返始的祭祀传统,为的是“不忘先德”;“不忘所自”不忘祖师创业之功。《搜神大全》中说:“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宣利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财神故里公明庙内写有道教偈语:“财神真经佑万民,冰清玉洁合天心。以义为利通天下,明心则生五福临”。庙内还留有古时庙会文人游庙有感而发的众多佳联:“以义为利则财恒足,既富方谷而邦其昌”;“生财有大道,则拳拳服膺,仁是也,义是也,富哉言乎至足矣;君子无所争,故源源而来,孰与之,天与之,神之格思如是夫”。这些佳联名作皆表达了相同的含义,即“凭勤劳致富、靠仁义经商、以和谐取财”。“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这就是赵公明正财神文化的深刻含义和时代精神。
    三、华夏正财神陕西本土化的现实意义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少了类似国营或集体环境下的严谨的规范与约束,要保证有序、稳定的市场环境,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仍需要一个“精神之神”来作为经济主体的道德约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而历史将中华正财神赵公明留给了陕西,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因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祥地,也自然成为中华财神文化的发祥地,这是真正的天酬三秦。无论是武财神关公,还是文财神比干,仰或是偏财神刘蟾,他们都是地域性财神,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唯有赵公明为代表的中华正财神才是中华财神最正宗的化身,是中华全民族一面社会正义的旗帜,它是陕西的,又是我们民族的。它以社会正义统领着社会公平、忠义和互助,它以诚信无欺代表着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力量。宣扬赵公明中华正财神的崇高地位,就为整个中国树立了一面社会正义的旗帜,就为整合市场经济不正当行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凝聚华夏民族追求发财致富的统一精神力量。这与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祥之地的历史地位是极为吻合的。
    宣扬赵公明的中华正财神地位,对于提升陕西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关注力和美誉度更有着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保卫陕西文化资源的安全性和形成陕西文化在全国有影响的引爆点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