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和香港人的不爽


香港的房地产问题到了什么程度,下面这则新闻可见一斑。10月31日,万圣节聚会结束后,天主教香港教区神父罗国辉对朋友说,鬼都不能和贪婪的地产开发商相提并论,并说李嘉诚是“杀人不眨眼的真正恶魔”。香港当地媒体纷纷引用了罗国辉的话。周四,天主教香港教区发表声明,对此事给李嘉诚造成的不快表示“遗憾”。罗国辉随后表示,自己本意不是冲着李嘉诚,不是针对李嘉诚的人身攻击,只是用李嘉诚作为代表所有开发商的一个例子。

 

李嘉诚不爽,香港人更不爽。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流动性不断涌入、利率水平过低、楼盘供应趋紧正使香港面临越来越大的房地产泡沫风险。

 

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意味着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际上决定着香港的利率。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无力抑制基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抵押贷款低利率。一旦当香港充斥着过剩流动性,贷款利率可能低至1%以下。结果,Fed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受益人是香港房地产,而不是美国消费者。不论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喜欢以低廉的成本获得贷款。但是,如果市场利率有一天重新走高,像美国次级贷款一样的危机就会重现香港。

 

除了超低的利率,香港房地产市场还面临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尽管更多土地已投放市场,但新盘投入供应还需要四年的建设周期。香港经济虽然已恢复强劲增长,但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IMF预计明年年底前香港通货膨胀率将达到5%左右。如果香港房价像前两年那样每年上涨20%,经济放缓时必会混乱。这对香港特区政府是个大难题。2009年初以来,香港房价上涨了45%,很多二手楼盘价格回归1997年高位。野村证券报告预测,2012年底香港房价将再涨20%。经济学家建议限制那些有能力购买的人,特别是买了今年香港35%售出房产的中国内地买家。

 

目前,在香港,房地产已成为一个引起政治意见分化、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房地产价格上涨让有房一族颇感安全,却令无力买房者陷入焦虑。最优惠利率和Hibor抵押贷款利率之差在1%-2%之间时,野村证券认为,以月度贷款还款额计,房地产价格尚可承受。然而,这个标准是在去除了30%的首付款之后,而现在,首付款本身也成了障碍。根据野村证券的计算,眼下在香港,730平方英尺的公寓,首付款相当于41倍的月付收入中值,接近于1997年上一次泡沫期间的46倍。购房者需要拿出相当于年度家庭收入三到四倍的钱用于首付。在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面对如此高的首付,都会慎重考虑是否发放按揭贷款。这样的首付可能会保护商业银行在市场调整时全身而退,但不会保护贷款买房的个人和家庭。

 

出于无奈,最近一个星期五,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了遏制香港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的进一步措施,包括降低抵押贷款比率,以及向购买后两年内转售的房产征收额外印花税。此前,香港政府已将房地产暂时从投资移民计划中的投资资产类别中剔除。曾俊华称,政府将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房地产问题并非香港独有,这一被里昂证券称为“亚洲资产再膨胀”的现象也是困扰北京的难题。香港人的不爽也正是其内地同胞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