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金融创富论”的错误根源


详解“金融创富论”的错误根源
金融创造财富是一种比较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之所以这么容易误解“金融创造财富”是因为很多的历史原因和变故。下面逐一详细解释。
首先,人们观念中的财富就是货币。货币是一种衍生出来的中间产物,它们是商品交换的中介。长期的历史演化,人们观念中的财富就是“货币”。在金属货币年代,这样的观念危害不大,但在纸币时代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纸币的发行原来是依据社会总商品量来发行的,纸币的功能是交换和流通。纸币是政府赋予所有权的价值凭证。但是纸币有一种隐形的掠夺财富的功能,一般的民众难以意识到。因此所有的货币发行者都会有意无意的让货币贬值,因为政府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取隐性财富。因此大多数政府都会支持伯南克的通胀预期理论。这样的道理很简单,假如:社会有总资产一百万,那么货币的发行者就发行一百万的货币,这些货币是凭空印制的,因此政府印刷出来的纸币就是利用管制权创造出来的财富。因此货币的发行原理是政府的负债(用白条可以换取物资,当然是欠债)。但实际上这样的债务是不需偿还的,也无力偿还。负责任的政府会控制纸币的发行总量,以免影响民众的生活。而不负责任的政府则利用纸币发行的机会来掠夺财富。前不久的津巴布韦,以前的智利、国民党政府、秘鲁等政府,现在的美国都这这样不负责任的发行纸币(他们对国内民众负责,不让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过多,而对世界各国不负责,在世界上过多的发行美元资产凭证。)。
第二,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存在着利息概念。利息是一种资本使用的代价。利息的原始概念是借用别人富余物品的代价。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发现鸡会生蛋,种子会发芽生产出更多的种子。因此借用这样的物品需要有返还的代价。逐步的,这样的观念就演化成为了借用物品需要偿付代价。这就是利息的本源。而富余商品在发达的商品社会里的代表就是货币,因此借款就是借商品,也存在着利息问题。而金融是依托金融机构的货币运动。所有的货币在经济学观念上看就是商品,商品的古典观念就是会产生富余商品,是有价值的东西(如鸡生蛋)。因此,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金融创造财富”这样的观念。其中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理解利息的支付,因此也想当然的认为金融可以创造财富。利息是人们接受“金融创富论”的根本。
钱币等同于财富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利息支付也是人们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是“金融创造财富”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但如果从宏观经济学理论上来考证与观察则金融是完全不能够创造财富的(西方古典经济学有完全的路数和证明,这里不赘述)。
金融是货币活动。金融活动家门可以设计出种种的金融交易平台,以此用货币来获取更多的货币,其实质就好像赌博公司设计种种的赌博平台一样,在赌博中人们有可能获利。也就是说人们在赌博中可以获取货币。但这样的设计是“有输必有赢”,是一种零和游戏。股市和期货交易基本上就是“零和游戏”,不能创造财富。很多的经济学家难以理解股市不能创造财富这样的事实。他们认为我们国家在实施股份制之后,社会总体的财富迅速增加(票面价值),因此他们确认股市可以创造财富。可是他们如果认真的研究经济学理论,就可以明白股市之所以可以创造财富完全是因为政府的管制权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如果这样都可以算财富,那么中国政府完全可以在一两年内超越美国(在GDP上面),因为中国政府可以说所有的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的,将它们全部开放上市,人民因此可以得到每人两万元的股票,而股票一发行,又会产生溢价,这样的GDP总量就会急速的增长,但是人民也会因此必须承担快速的通货膨胀,同样的钱币已难以再购买到以前相同份量的物资,因为钱币贬值了。所以用GDP增长来忽悠是西方经济学的“长处”,多国政府也乐于采取,毕竟国家经济有发展,政府脸上有光!实际上所有的故事创造出来的财富都是因为政府的所有权凭证的发放。之前的土地没有价值不算财富,之前的人防工事、国防开支没有价值,之前的住房没有价值,之前的矿山没有开采出来利用就没有价值。所有的一切,在经过一轮商业化操作之后就变成了有价值的。土地、海水、甚至空气在经过操作之后都会变成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些凭证来换取纸币。美国和英国现在就想设计一套“空手套白狼”的游戏,想将空气变成纸币上的财富,这就是什么“碳排放交易”。以前谁要是想将空气拿来买卖,谁就是疯子。现在呢,过去会被认为是疯子干的事,在一轮商业操作和包装之后就变成了“碳排放交易”。其中的定价、评估和交易等等的规则都是他们规定的,你参与就是等着被骗钱。因为参与游戏,而别人是游戏的规则制定者,那么就等于准备扔钱进游戏里面。就象打麻将,有人随意根据自己的牌设定胡牌规则,什么十三不靠这样的规则,那么很烂的牌也可以迅速“和牌”。你跟这样的人玩游戏,那就是送钱给人,也就是说太积极的参与这样的游戏,则准备将自己的财富奉送给人。不要轻信欧美人那么雷锋,他们从开始强盛至今,什么时候考虑过全人类的福利?
回到正题,股市令社会财富在数字上“增加”,究其根本是不能创造财富,只要回归古典的经济学原理,也即是说有读过资本论的人都会明白的。那只是货币发行权的借用与套取,其中的很多“财富”会在经济危机发生时消解。换成实有财富会怎么那么容易消解?数字搭建的财富并不是什么财富,那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金融创造财富论所依托的就是人们固有的旧观念“货币就是财富”。在纸币年代,则货币是可以随便超发的。如果要从经济理论上来研究分析,那么马歇尔将价值论取消,使得一切的交易凭证可背离价值规律来定价和交易,就是“金融创造财富论”的祸首。因为没有了价值理论的规制和约束,那么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在商业操作下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品。所谓的月亮土地证明的交易就是这么凭空创造的。如果经济理论不通,那么,美国人现在的军事实力那么的强大,他们完全可以设计出很多让别人难以明白的“财富”。凯恩斯虽然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但其注重货币作用的经济理论也只能是误导经济发展。所谓的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货币发行刺激经济增长等等都是本末倒置。因为欠债发展,负债经营其获利根本是纸币贬值,纸币贬值的程度超过利息支付水平就可以获利。在虚拟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贷款购买资产当然是获利的手段,但从国家经济的宏观角度来看,则这样的措施是有很大的危害的。看美国欧洲国家的现状我们就可以明白,凯恩斯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是怎么将强大的欧美经济带入歧途的。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抗危机能力是因为我们的虚拟经济发展还不那么的发达。我们国家还是基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来发展运行。
中国是幸运的,当发生大的政策转变时就会有实际的例子来提醒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想学西方金融那一套,而且准备工作已做好,结果发生了97和98的金融危机,最主要的是俄罗斯经济的垮掉,让我们警醒。现在,又是这样。当我们想学西方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创新时,又发生了西方金融危机,让我们明白原来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那么的美妙。也暴露了欧美国家的弱点。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困境就是因为经济理论的误导,因此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轻易迷信西方经济学理论,也不能迷信“金融创造财富”理论。
金融创富论的另一个谬误是错误解读,将强大与富裕挂钩。英美两国都依靠发行国债而强大,可是他们只是将债务延后,并没有创造实际的财富。债务的发行可以集中社会闲散的资金来帮助战争。但如果因此而得出金融强国和创造财富的结论,则是偷换概念。将债务延后概念偷换成“创造财富”。而战争的胜利则让很多人容易接受“金融创造财富”的谬论。
例如一个村子里有个赌博高手,如果他们村子里的人都明白与这个赌博高手赌博不能赢钱,而这个村子又是封闭的话,那么这个赌博高手就将穷困而死。如果附近有其他村子那么这个骗子又可以通过赌博去骗取钱财。因此短期观察我们看不到赌博高手的后果是怎么样,而赌博高手通常可以维持生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只是个例。如果将个人转换成为国家形态则就不一样。以前的英国美国都依赖金融诈骗,他们觉得可以依据这样的行业来维持国家发展,而放弃了原来强大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可是现在,他们如果还不明白经济学原理,那么就只有继续衰落。因为世界是有限,只有这么一个地球,这好像封闭的村子。当大多数国家都明白金融不能带来财富,而只是亏钱行当时。美国就难以靠金融维持国家发展了,因为,英美两国的国家维持费用确实太高,已远远超过世界的承受能力,他们想只靠金融诈骗来维持是不可能的。
泰国东南亚之所以发生金融危机其相信西方经济理论是一个原因,但欧美骗子则是元凶。俄罗斯经济崩溃也一样是相信西方经济理论。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都尝到过西方经济理论的苦果。很多人不明白南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左倾政府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经济上的原因。因为相信西方经济学理论都要遭受金融大鳄(赌博高手)的危害。那么转而相信一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或许可以有所转变,这是南美人们期望的。
在金融诈骗盛行的年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将很快获得认同。明白期货衍生品交易是赌博契约,明白股市是零和游戏,那么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转向社会主义注重物质财富创造的经济理论上。不用很长的时间,在五十年内,西方的金融和经济理论必将有重大的反思和改变。因为世界经济已经承受不不了美英这样国家的大额开销,也即是说在难以有那么大经济量给英美国家的金融家诈骗。金融的“造富”活动已经难以正常的获利和展开。当发展前景不良时,西方人自己就会反思。而那些遭受金融危害的国家则会更快的反思西方的金融和经济理论。俄罗斯应该是最快发现和进行反思“金融创造财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