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央票地量发行 降至年内最低点
今天,央行仅在周二公开市场发行20亿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量降至年内的最低点。
公开市场放缓资金回笼力度,仍在于缓冲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昨天,受上周五央行宣布上调准备金率的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紧缩,短、中、长三类期限资金价格水平全线上升。其中,隔夜资金一度达到2.00%,收市时至1.96%附近,较上周上涨了14个基点;7天回购利率则至2.16%,上涨了近7个基点。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投放资金量为600亿元,比上周减少400亿元。面对资金面的紧张局面,预计本周央行仍将通过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
●担忧信贷收紧 银行11月放贷反常冲动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银行11月上半月信贷投放增量已超过10月全月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10月份信贷投放规模超预期后,11月前半月的增长势头并未改变——部分银行信贷投放量已超10月份。业内人士表示,对于2011年整体信贷额度偏紧的预期,导致各家银行目前纷纷提前放款以满足潜在客户用款需求。
信贷增速依然不减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对记者表示:“从我们跟踪监测的数据看,一些规模靠前的股份制银行11月前半月的信贷投放量已经超过10月全月。而从全行业整体情况看,11月前半月的信贷增长也比较快。”
多位受访的银行业内人士均表示,11月前半月银行信贷的增长速度延续了10月份的势头。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券商银行业研究员称:“我们了解到情况是整体的投放还是比较多的,但月中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月末是否能够守住红线。”他表示,按全年7.5万亿总规模来计算,11月份和12月份月均仅有3200亿元的信贷增量空间,因此留给银行发挥的空间并不多。但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到11月末,全年是否能够守住7.5万亿的红线很难说。
业内人士称,11月前半月持续不减的信贷投放亦是导致央行11月19日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之一。北京一家大型投行研究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通胀压力是最主要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冲动如果无法得到遏制,其货币创造给国内整体流动性状况带来的压力就不会减少。”
担忧明年信贷收紧
而导致部分银行11月份投放势头不减的原因,则是对明年信贷额度可能大幅缩减的担心。陆磊表示,由于担忧明年信贷从紧,导致部分客户的用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一些银行干脆提前给企业发放贷款。
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负责人亦有类似看法:“如果从紧的确会导致一些客户的用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目前能够满足的,我们尽量给予优先考虑。”据记者了解,这家银行11月份以来信贷投放增长平稳,维持10月份以来势头。
不过陆磊认为,明年信贷额度或许并不会一紧到底,央行最终厘定的规模可能有弹性。“从目前到明年上半年,央行面临的通胀压力比较大。所以,明年上半年信贷规模控制会非常严格;但如果明年下半年通胀压力缓解,年初厘定的信贷规模或许有一定弹性空间。我们认为央行会先给出6.5万亿的信贷规模,但最终的实际投放量可能在7万亿至7.2万亿左右。”
●政策面资金面继续面临紧缩 准备金率上调令债市雪上加霜
19日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一次震动债券市场。来自主流研究机构及一线市场交易员的观点普遍认为,准备金率10天之内两度上调,显示货币政策或已经步入实质性紧缩,而超预期紧缩政策的逐步推出,将继续令债市雪上加霜,债市系统性风险将继续释放,市场下跌趋势在中短期内将难以扭转。
紧缩性货币政策或已来临
央行11月19日公告,决定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于在11月10日宣布上调准备金率9天后再度宣布上调,多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有些超出市场预期。
上海一本地券商交易员表示,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已经步入实质性紧缩,而不仅仅是回归中性或恢复常态,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取向可能会重复2008年的情况,即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利率工具将相对较少使用。
该交易员称,"央行敢于这么频繁地调整准备金率,说明其对市场资金状况还是比较有底气的,毕竟无论如何央行也不会让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据了解,目前商业银行超储率仍居于较高水平,近期外汇占款也出现大幅增加。中金公司在最新公布的一份宏观研报中表示,10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规模高达约5400亿元,仅略低于08年1月6000亿元的历史高点。
在市场直接反应上,本周一(22日)银行间市场各期限回购利率全面上扬,其中7天期质押式回购定盘利率上涨9个基点至2.1500%,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一周及一月品种也有较大幅度上涨,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于未来市场资金面状况已有相当忧虑。现券交易方面,周一国债、央票、金融债短端及中长端品种收益率,均有超过10个基点的上行。其中3年期央票收益率已上升至3.60%,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从上周的3.80%以下再度升至3.90%附近。
系统性风险仍待释放
对于后期债市的方向,多数机构观点均认为,超预期紧缩将继续令市场流动性承压,短券收益率将跟随短期资金拆借利率出现显著上升,而市场整体的系统性风险也将继续释放。
浦发银行资金总部表示,上周五晚间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再起,将继续打压市场原本低迷的信心。在央行明确的适当控制货币总量的决心下,未来市场恐难再现流动性泛滥的局面。预计近期债市一度出现的小幅反弹将告终结,未来债券收益率将"扁平化上行",短端上行将较明显。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怀定称,本次准备金率上调对债市最为直接的负面结果可能是使得市场流动性预期发生骤然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内短端利率将会逐渐被明显抬高,收益率短期内有走向平坦化倾向。
而在投资策略方面,在市场信心低迷的背景下,主流机构谨慎情绪已然浓重。国信证券认为,虽然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有助于缓解公开市场和基准利率上调压力,但接连超预期的通胀形势使得春节前加息更有可能会随时发生,因此目前债市系统性风险还远未结束,配置债券的时点还未到来,建议机构继续减持规模,缩短久期。
另外,有交易型机构表示,市场整体上大的配置性机会与交易性机会都很难出现,目前市场传言称明年信贷总量将会大幅压缩,后期市场可能在信贷紧缩、大行新增配债压力下,出现一定交易性时机。
●年前有望再添34只基金 募资近700亿
新基金审批放行近几个月明显提速。数据显示,当前已结束募集和正在募集的新基金达到34只,按今年新基金平均首发规模计算,未来这些基金有望为市场带来约700亿元增量资金。
证监会昨日公布的最新一期新基金募集申请进度表显示,上周有3只新股票基金顺利拿下发行批文,其中,今年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获批首只基金。而刚开业不久的浙商基金已于上周上报首只股票型基金募集申请。
公示表显示,上周获批的3只基金均为股票型基金,分别为16日获批的银河创新成长、17日获批的中欧新动力和纽银梅隆西部策略优胜,这样,7月份上报的16只新基金全部获批,8月份以来上报的产品中也已经有4只拿到批文。
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11月以来上报新基金产品达15只。而从8月份以来,已经上报但尚未获批的基金达到了55只。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新基金募集申请的审核期限为6个月,但从7月份以来上报并获批的新基金实际审批时间来看,平均只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比规定的审核时间约少了一半。业内人士估计,按照目前的审核进度,年底前预计还将有30只新基金获批。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呈现高密度态势。截至上周五,今年已经募集成立新基金数达111只,合计募资额为2273亿元。前一段时间股市有所表现,更是带动新基金发行显著回暖,11月成立的偏股基金有4只首发募资额超过26亿元,甚至还出现了百亿元规模的偏股新基金。截至昨日,有7只新基金已经结束募集即将成立,而目前在售的新基金达到27只,这些基金均将在年底之前成立,按照今年新基金平均20亿元的首发规模测算,这34只基金将在年底前募资近700亿元。
●布局"十二五" 显示技术落入基金视野
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下一代显示技术大力支持的背景下,LED节能显示、触控显示、OLED及3D等显示相关上市公司成为当前A股市场的最热的主题。昨日以莱宝高科为代表的触控显示技术遭资金打压的同时,3D显示领域的一批个股却逞强于A股,机构资金昨日抢筹迹象也异常明显。
触控显示遭资金打压?
在经历疯狂的拉升之后,昨日以触摸屏为代表的触控显示技术板块昨日显现调整格局。触控显示的主要投资标的“莱宝高科”昨日跌幅达到4.89%。虽然遭遇昨日的调整,但莱宝高科在苹果热销的背景下凭借触控显示技术而演绎剽悍走势,在25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超过100%。
莱宝高科短期内股价翻倍或已给相关基金提供了高位卖出的时机。其中景顺长城投资总监王鹏辉管理的内需增长二号基金、以及泰达宏利旗下基金最为值得一提,两只基金是今年三季度增持莱宝高科力度最大的机构,景顺投资总监王鹏辉期间增持了449万股,泰达宏利也增持超过100万股。
景顺长城、泰达宏利或对显示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早就情有独钟。除了上述从事触控显示的莱宝高科外,景顺投资总监王鹏辉以及泰达宏利基金还是LED显示领域的“粉丝”,上述两只基金在今年三季度继续重仓持有从事LED显示的士兰微。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触摸屏业务的领头羊“莱宝高科”遭遇市场调整,但前期同样被炒作触摸屏的超声电子、宇顺电子、深天马A昨日却继续演绎凌厉走势。这又是为何?个中蹊跷从三家公司的业务特点以及昨日机构资金买入方向上便可管中窥豹。
基金预先抢筹3D显示个股
昨日A股两家上市公司同一时间发布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两份信息。深康佳表示在广州亚运会期间正式向全球推出72英寸智能3D电视,TCL昨日也表示公司将成为一家横跨三大3D显示技术的企业,同时承担广州亚运会的3D体赛赛事实拍活动。昨日两家上市公司均强势收阳,融资进军3D电视的ST厦华也封于涨停。
综合上述信息,触摸屏上市公司昨日的分化迹象可能是机构资金转战3D的结果,与莱宝高科不同,超声电子、宇顺电子、深天马A继续逞强于A股的一大原因很可能是三家公司不仅仅从事触控显示,而且业务已经涉足到3D显示领域。
其中深天马A的3D眼镜原材料目前投产,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深天马也已涉足3D眼镜液晶芯片业务,而宇顺电子则公开招聘研发3D眼镜的工程师。与此同时,并没有涉足触摸屏业务的歌尔声学在前期强势拉升后昨日继续收红。公开信息显示,歌尔声学是国内最大的3D眼镜成品供应商,今年获得了韩国三星公司约5亿元的3D眼镜订单。
值得关注的是,昨日从事液晶显示技术的上市公司闽闽东出现在深交所公开信息中,虽然该股昨日跌幅超过3%,但龙虎榜上的前五大买入席位却清一色显示为机构投资者,这或是昨日基金抢筹的表现。虽然闽闽东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但公司控股股东中华映管在3D显示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优势,这或许引发了机构投资者对该股未来的期待。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商基金为闽闽东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前者持有闽闽东超过1000万股。
传统LED显示行业继续逞强
虽然A股当前的显示技术板块行情最初来自触摸屏所代表的触控显示行业,但是传统LED显示相关上市公司昨日也盘中起舞,士兰微昨日一度强势涨停,三安光电、德豪润达涨幅也均超过3%。
市场人士指出,在莱宝高科、超声电子等触控显示公司遭到资金不断推高之际,部分资金开始转战炒作从事LED显示的上市公司。考虑到消费升级、消费变革带来的利好,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显示技术的追捧并非首次。2009年四季度中表现最为凌厉的三安光电、士兰微、德豪润达皆是因当时公告涉足LED显示行业而遭到基金经理的追捧。
三安光电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造出2009年度的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冠军,也成为当时基金投资总监十分青睐的品种。银华投资总监陆文俊管理银华核心价值基金四季度共持有737万股的三安光电,为该股第一大基金投资者,而该股第二大基金投资者则来自大成基金,大成投资总监刘明管理的大成优选基金持有该股近500万股。三安光电为银华核心价值基金业绩贡献颇多,并最终赢得2009年的偏股型基金业绩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华、大成的两位投资总监目前依然是三安光电最主要的两位机构投资者。
●浮盈约40亿 基金掘金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正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主流方式。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19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基金公司凭借自己的选股眼光参与了其中约40家公司的定向增发,浮盈约4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定向增发股有较长锁定期,颇为考验投资者的估值能力,机构对某些个股的偏爱也能为投资者选股提供参考。
重仓参与定向增发
统计显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来共有119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达到了2533.79亿元。其中,募集资金量较大的如南方航空,以6.66元的价格发行了约15亿股,募集了约100亿元,兴业全球和博时两家基金公司重仓参与,兴业全球拿下了2.12亿股,博时获配1.59亿股。
实施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数,今年以来只有9家,仅募集了281.44亿元。实施配股的共有16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量倒是不少,达到了1429.41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配股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融资量,主要是由于有大批银行采用了这一方式来补充资本。如工商银行配股融资了300多亿,中国银行配股融资400多亿,还有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等一大批银行均通过配股这一相对冲击较小的方式进行了再融资。而且,在几家大行的配股中,汇金出资占了不少,真正从二级市场融的钱还是有限。
可见,无论从实施融资的上市公司家数还是募集的资金量上看,定向增发毫无疑问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再融资工具。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定向增发的主流地位将继续稳固。Wind统计显示,在后续提交了股权再融资预案的上市公司中,选择进行定向增发的有276家,只有14家上市公司拟公开增发,19家上市公司选择配股。
业内人士指出,定向增发成为主流有诸多原因,比如公开增发经常被市场视为圈钱利空,公告一出,股价可能就大跌,配股如果股本不大,相对融资量有限。而定向增发在运作上比较方便,只要公司确有好项目,盈利前景看好,不愁找不到有实力的大机构,许多个股的定向增发都遭遇争抢。
定向增发股中有"黄金"
熟悉证券市场的人士会发现,某种程度上,上市公司若有意进行定向增发融资将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许多个股在公告将定向增发的前后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比如盾安环境11月20日刚刚发布拟定向增发的公告,其股价在大盘连续下挫背景下,创出历史新高。
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要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要么是收购资产,要么是上马新项目,对公司净利润的增厚能较快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为了能成功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自然也有动力去维持股价,或者做出业绩助推股价。
Wind统计也显示,今年以来有100多只基金参与了约40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目前浮盈约40亿元。11月以来,有9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部分公司也受到基金青睐,如恒源煤电的定增发行对象名单上就有兴业全球和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出资数亿参与。结果也未让他们失望,恒源煤电22日收盘价为45.64元,较之36元的发行价高出26.78%,兴业全球和易方达基金公司的浮盈分别达到了约6700万和1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全球参与增发不仅近期表现出众,此前的战绩同样彪炳。资料显示,兴业全球自2009年5月到今年三季度末,旗下共有5只产品参与7只个股定向增发,全部浮盈无一亏损。其中,兴业趋势、兴业全球视野2只基金去年5月开始参与丹化科技定向增发,到今年解禁日时合计持有该股票1000万股,收益率高达210.94%。另一只已经解禁的美都控股,截至解禁日,参与其增发的兴业有机增长基金在该股上的收益率达到了110.15%。
业内人士指出,定向增发有馅饼也可能有陷阱,基金在扎实研究基础上参与定向增发有助于获取超额收益,但短期内出现亏损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在较长时间内,参与定向增发全部实现盈利并不容易,这体现了公司的研究实力和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事实上,这些优秀公司对于个股的判断,也可以成为投资者选股的一个参考。
●昨日大盘资金净流出24.87亿元 减持强周期性个股
昨日两市大盘低开高走,冲高受阻后震荡回落,最终沪指以微跌报收,深成指以微涨报收,两市共成交3313.4亿元,量能相比上周五有所放大,但资金流出的趋势未改变。据大智慧SuperView数据显示,两市大盘资金净流出为24.87亿元。
这主要体现在银行类、化工化纤、运输物流、房地产、有色金属等板块。其中,银行类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首位,净流出6.52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净流出1.16亿元、0.85亿元、0.69亿元。化工化纤板块居资金净流出第二位,净流出4.00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湖北宜化、烟台万华、天茂集团,分别净流出0.45亿元、0.33亿元、0.33亿元。运输物流板块净流出3.17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中国国航、大秦铁路、东方航空,分别净流出0.53亿元、0.50亿元、0.42亿元。
有意思的是,此类个股主要是强周期性个股,比如地产股、运输板块。而且业绩与强周期性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同时,银行股也受到拖累,成为机构资金减持的对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近期流动性收紧以及进一步的房地产调控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构资金对此类个股未来业绩成长预期,所以,遭到机构资金大幅减持。
与此同时,由于部分行业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因此,也吸引了机构资金的关注,这主要体现在通信、计算机、医药、电子信息、电器等板块中,其中,通信板块居资金净流入首位,净流入4.33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东方通信、中兴通讯、武汉凡谷,分别净流入0.69亿元、0.58亿元、0.53亿元。计算机板块居资金净流入第二位,净流入3.55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方正科技、汉王科技、长城开发,分别净流入1.77亿元、0.77亿元、0.52亿元。医药板块资金净流入1.82亿元,资金净流入最大个股为现代医药、广州药业、天士力,分别净流入0.47亿元、0.31亿元、0.30亿元。
昨日资金流向信息折射出两个信息。一是资金对行业景气度较为关注,新兴产业、新消费热点的行业容易受到资金关注。相反,行业政策面不乐观的一些行业,比如说地产股、银行股等品种,可能会有资金流出。二是资金对小盘股依然情有独钟,因此,资金净流入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小盘股身上,昨日资金净流入超千万的个股有147家,资金净流入最大个股为方正科技、上海贝岭、生益科技、宏达股份、康强电子,此类个股大多是小盘股,由此看来,小盘股仍然是近期热钱的主战场,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小盘股,尤其是拥有新兴产业概念的小盘股,其中创业板、中小板新股可能仍是市场的黑马群落。
●基金被动减仓明显 仓位重心明显下移
在经历了6年以来的高仓位以后,基金终于在最近震荡市中败下阵来,不但在两周内持续减仓,市场情绪也明显悲观。不过,也不乏部分乐观的基金经理对持有的板块仍抱希望。
在流动性政策收紧的预期下,上周股市大幅下跌,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平均跌幅达10%左右。基金自前一周明显减仓之后,上周减仓幅度明显缩窄,但整体仍处于减仓趋势中,仓位重心明显下移,其中应对市场被动减仓明显,而主动仓位操作中出现明显分化。由于基金整体仓位仍维持在85%左右的高位,且债券基金以及部分偏股方向基金仍有逆势加仓,显示其对后市仍然较为乐观。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主动型基金继续小幅减仓。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为88%,相比前周降低1.75%;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45%,相比前周降低1.76%;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3.78%,相比前周降低2.21%。
测算数据亦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主动减持超2%的基金数量达到127只,其中48只基金主动减持幅度超过5%,减仓基金较上周明显增多。
另一方面,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19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2%,其中24只基金主动增仓超过5%。逆势主动加仓主要为前期仓位较低的基金。
在一片减仓声中,基金经理传出的声音也呈现出惊人一致,震荡成为主基调。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本轮下跌的元凶是通胀,虽然目前来看通胀失控的可能性并不大,但面对不断走高的通胀,央行只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近期的快速下跌已经反映年内可能再次加息的影响。随着加息、物价管制等消息的逐步明朗,加上前期市场的提前消化反应,大盘有望呈现阶段性止跌企稳态势。
"在这轮下跌前,因为整个行业基金仓位已经达到了历史高点,预计股市到了调整的时候,可能会以震荡下跌的形式进行,也因此提前做了一些减仓准备,减仓品种主要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有色、煤炭、银行、证券、保险等长周期股票。但是这样快的下跌速度仍然超乎市场预期。"杨德龙透露道。
相比上述两位的谨慎预期,东吴进取策略基金经理朱昆鹏对后市的判断则十分乐观。他认为,投资者要调整心态,理性地看待市场的震荡。"尽管货币政策拐点出现,但是流动性拐点仍未出现,因此,中长期来看,市场仍将震荡上行,并呈缓步节奏。"
对于后市存在的投资机会,杨德龙认为,市场下跌提供了调整持仓结构的机会。"跌到现在,前期看好但因估值过高没有买入的品种,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比如一线白酒、品牌消费品、"十二五"规划建议里提到的七大新兴产业,以及医药板块的部分优质个股。这些防御性股票具有长期投资机会,对于机构投资者可以追求长期收益。"
●昙花一现行情中基金集体错判 未来将更谨慎
上周在市场大跌之后,基金才开始减仓这与节后等到股市已经涨了一轮之后才加仓,实在没高明多少。在此轮昙花行情之中,基金们集体在恐惧中踏空,然后又在贪婪中站岗。最终的结果是辛辛苦苦整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今年以来净值能够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在整个开放式基金中占比不足五成。
追涨后杀跌
在市场急跌中,基金匆匆减仓以控制风险。根据海通证券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上周基金主动减仓明显。根据前者的模型,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6.11%,与前周测算的仓位相比下降2.76个百分点,但仓位仍处于中高水平。近四成股票型基金仓位有所下降,仓位灵活的混合型基金反应更快,七成以上开始减仓。根据后者的模型,上周大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6.02%,较此前一周主动减仓0.54个百分点。
基金"追涨杀跌"的散户式行为在此轮昙花行情之中尤其明显。多家机构的测算表明,10月8日-10月15日市场气势如虹的一周,偏股型基金整体竟然是较大幅度的减仓,逾半数基金选择主动减仓。基金贝塔系数直线跌破历史均线,下降幅度非常大。在继续逼空之中,基金普遍由"恐惧"转为"贪婪",从而达到11.11大跌以前的仓位历史高点(详情请看本报11月5日报道《基金市场人气急升小心跟风高位站岗》和11月9日《近四成偏股型基金满仓仓位新基发行数创双高》)。
一夜回到解放前
可惜,已经晚了。
这一折腾元气大伤。统计显示,在11月11日-11月17日之间,304只股票基金中,近半数基金跑输大盘;在150只配置基金中,有近1/3基金跑输大盘。据本报统计,今年1月4日开市截至上周四,在628只开放式基金中,只有313只基金实现正收益,而且还包括了固定收益基金。其中,前三名为华商盛世成长(涨34.40%)、华夏策略(涨28 .41%)、大摩资源(涨27.94%)。
能够逆市场而行的基金经理实在不多,因为这将使个人承受来自市场、公司内部的巨大压力,而这少部分人便脱颖而出。记者留意到,因一直将仓位保持在接近基金合同30%的下限而"踏空"此轮反弹行情的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邹唯,上周已将其所管理基金的股票仓位增至42%,虽然横向比较基金仓位仍处于低位,但可看出其独特的反向操作策略。对于此轮昙花行情,邹唯一直把它定义为反弹行情,是由流动性推升的,从当前的宏观数据看,经济的基本面并非十分乐观。所以邹唯坚持自己的逻辑至今,仍保持了低仓位运作,而没有随波逐流抢反弹。
未来将谨慎为主
据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近期保险公司开始赎回股票型、指数型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另一家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旗下基金尽管没出现大规模赎回,但有部分机构将偏股型基金转为货币型基金,表现出谨慎态度。
"此次调整是由非理性恐慌抛盘造成的"市场共振",市场基本面并无实质性因素的改变。"国联安上证大宗商品股票E T F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黄欣表示,不过,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转变值得注意。央行在10月19日近三年首次加息后,又于11月10日和11月19日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常态化",表明政府管理通胀预期、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决心,年内不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
与前期围剿有色、煤炭不同,基金的买卖行为同样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买卖席位的披露情况来看,12日到18日的5个交易日中,基金买入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以及消费板块,买入的第一大行业为电子信息板块,有10只股票被机构大笔买入。而在买入量最大的股票方面,往往集中于医药、零售等消费板块。消费红利拟任基金经理王品表示,目前的市场情势中,下一个替代性的投资方向就是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根据过往经验,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带动消费板块。从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发展前景看,未来这一情况或仍将延续。与此同时,随着中央政府启动内需消费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效应,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人民币升值对内需市场的拉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大的内需消费板块在人民币升值中会充分受益。
链接
机构重要动向
据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近期保险公司开始赎回股票型、指数型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另一家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旗下基金尽管没出现大规模赎回,但有部分机构将偏股型基金转为货币型基金,表现出谨慎态度。
2010年11月23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