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IM,不可一世的IM,敢挟用户黏性以令用户的IM会有终结者吗?笔者认为也许存在,也许正在成长之中,这个我看还需细细道来……。
11月3日,360与QQ之争再掀高潮,腾讯发布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信中声称“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实际上,腾讯此举是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的选择,其声称将选择权还给用户,却将用户推到了争端的第一线,挟用户以制360。用户无疑将成为最大受害者。
腾讯敢将用户推到与360的争斗第一线,是将用户视作炮灰的行为。其资本在于大量用户已经在QQ上沉淀了大量社会关系,并且非常难以转移,所以腾讯估计用户别无选择。但事实上腾讯的行为已经引起较大的反弹,转移QQ上的社会关系也并非不可能。新浪网友在回答“360与QQ必须卸载一个,你会卸载?”,超过70%的网民选择了QQ软件。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广大网民在受伤害后勇敢放弃QQ软件,哪些将成为这场战争中的获利者呢?是网易泡泡、MSN、移动飞信,还是阿里旺旺?但这些无一例外还是需要占领客户端的IM通讯工具,彼此之间竞争的最终后果可能还是互联网的战火在我们的电脑桌面点燃,数亿网民深受其扰,不得安宁。 当有消息称11月11日新浪将与微软MSN全面合作。今后,用户使用MSN账号将可以无障碍的登录新浪微博和新浪UC,用户如果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新的微博,其所有的MSN好友都将看到提示;经过用户允许,还可以在新浪微博中展现用户的登录状态,直接发起和新浪微博在线用户的MSN IM聊天。通过这种彻底的互融互通,新浪微博与MSN两大平台的优势将一同放大。人们才恍然大悟:腾讯QQ等IM工具的“狼”真正要来了!腾讯QQ的真正对手或许不是360,微博可能成为IM工具的终结者。 首先,微博的出现,本质上是以一种更轻巧的形式包含在它之前出现的多种互联网交流方式(网页、博客、电子邮件、短信)所能达到的效果。人们不用再预装任何软件程序,在任何一台可上网的电子设备上就能使用它。这一点特性使微博与IM聊天区别开来,客户端变得不再重要,用户的安全和隐私自然也能得到相应的保证,可避免“工具打假、用户受伤”的局面再一次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在腾讯宣布强制客户选择360或QQ时,360迅速回应将保证客户能正常使用web版QQ的原因。 “无论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微博其实是满足了每一个人非常原始的一种欲望,所以它也是导致为什么今天微博非常成功。(李开复语)”微博改变了互联网的社交关系。微博中你所关注和关注你的人也不再严格限定在同学、同事、朋友等特定的人际关系之间,而转变成为一种“背对脸”的单向关系。微博满足了扩大社交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IM工具首先交换信息才能交流的缺陷,使得随时随地与想与之交流的人沟通成为一种可能性,甚至对方是实际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的名人。 绕不过去的开放性。就新浪微博而言,用户总数超5000万,只相当于QQ同时在线用户数1亿的一半,但微博专业应用超过800款,网站链接与分享合作网站达到10000家,与新浪微博合作的各类外部网站,每天都能从新浪微博获得网民超过3000万次的点击。这些惊人数据均与微博的开放的广泛性分不开。新浪微博提供给开发者和合作网站的分别涉及到内容流量的开发、API开发和渠道运营模式开发。 11月16日的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的主题为“未来,由你开启”,索尼爱立信的郑书仁对微博平台的开放带来的变化大加赞誉,联通何华杰更是坦言新浪手机微博为联通每天带去300万流量。均证明微博与手机短信、彩信的融合,与运营商3G的融合已经开始尝试,并走向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微博能否最终取代IM工具的地位,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微博的发展的方向并不是为了取代谁和战胜谁,而是因为微博本身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最后将腾讯QQ等IM工具成功兼容,也是一种可行的运作模式。微博天生就具有通讯的功能,具备了或稍加改进就能具备IM工具几乎一切的通讯需求。同时又扩大了IM通讯所不具备的各种功能,尤其是社会名人在IM上的保守和在微博的开放的明显对应更进一步加大广告普通网民对微博的追求。微博越来越成为网民获取和发布信息以及与好友互动的重要通道。笔者感大胆的预测,也许微博就是IM工具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