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维持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权威性、科学性、严密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北约七校”( 北大、北航、北师大、南开、复旦、厦大、香港大学)与“华约七校”(清华、上海交大、中科大、西交大、南大、浙大、人大)自主招生联考格局的形成,对于中国应试教育制度改革来说,应该说是方向对头、令人欣喜的利好消息。
从2003年开始,针对大一统、一刀切的高考制度积弊,国家允许部分高校实施有限“自主招生”, 但由于自主招生比例小、报名资格弹性大、信息不透明等弊端,不仅没能有效革除传统高考应试化的弊病,而且随着自主招生院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考生应试负担反而大大加重,结果造成“高校坐地霸权运动考生,考生四处打飞被动赶考”的尴尬局面。
今年,清华、上海交大、中科大、西交大、南大首次实行自主招生“五校联考”,采取所谓“GSI”模式,即考试包括通用基础测试(General Exam)、高校特色测试(Special Exam)和面试(Interview)三个模块,基础测试由学校联考,而特色测试和面试则为各高校组织。这种联考模式,无疑是对分散化自主招生加重考生应试成本弊端的修正和完善,但由于联考没有形成多元竞争格局、参与面小,改革推进力度有限。
从数十年高考大一统,到近十年来自主招生分散小松动,又回归到今年部分高校独立联考,再到明年“北约七校”、“华约七校”自主招生联考对垒竞争格局的形成,中国高考应试制度改革在曲折前行的过程中终于看到了破解的曙光。沿此方向走下去,可以预见,中国高考制度将会逐渐打破“大一统、一刀切”的僵死格局,而在多元联盟自主招生竞争格局中,慢慢走向“全国学业水平测试+高校独立自主招生”的新模式,使中国教育最终走上“公平育人有效选才两不误,高校与学生双向对等自由选择,成功路径和机会多元化”的健康发展大道。
为此,在“大方向”上,今后高校自主联考模式改革应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联考不应是集团垄断封闭性的,在“北约”、“华约”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发展全国、地方、特色院校等不同层次的联考组合系统,形成多元开放竞争的格局;
(2)各联考组合系统不应该是相互排斥、恶性竞争的,应该以学生为本,在考试时间、选校规则上,最大限度为学生多次、多机会自由选择高校提供方便;
(3)等到时机成熟,不同联考系统可以彻底摆脱“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传统模式,逐渐形成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独立组织的多元竞争格局,真正发展成为类似美国SAT、ACT、AP那样的独立考试评价体系,各高校和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考试信誉,自主选择认可或参加哪些联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