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儿子的学校召开期中考试之后的家长会。这次期中考试,虽然仍旧有近10分都丢在粗心大意上,但儿子还是再次获得了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在走向儿子学校的路上,我第一次感到脚步轻快、神清气爽。因为我知道,等待我的,应该不会再是老师的黑脸儿。
其实儿子在小学五年级以前,几乎每年考试也都是双百,但是那时候每到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仍旧是忐忑的,因为儿子下课爱说话,上课爱走神儿,即使考试成绩好,这样的孩子依旧是不受小学老师待见的。记得那时候,我总是匆匆地走进儿子的教室,结束后再匆匆地逃出来,整个过程都不敢跟老师对眼神儿,生怕看到老师那种不悦的脸色。对自己的这种心理状况,我曾经也很想努力克服,我劝自己——就是老师数落几句又有什么呢,为了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又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呢?但是不行,我真的做不到。因为我跟儿子的小学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观念迥然相异,我认为孩子下课白话白话,甚至打闹打闹,都很正常,没啥大不了的,不说不动,那还是孩子吗?即使是孩子那也是死孩子呀。还有,我认为上课走神儿也是正常现象,每节课45分钟,一天7节课,就是6个多小时,别说是活蹦乱跳的孩子,就是自制力超强的大人,6个多小时坐下来,不五脊六兽才怪。但是老师不行,这些现象在老师看来,尤其是在牛儿的小学老师眼里,这些行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的恶行。所以我不敢跟老师交流,我怕说不上两句我就会控制不住,就会跟老师顶嘴,就会惹怒老师,最终就会给儿子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后来,到了五六年级,儿子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连带着总成绩也只能在班里排个中游水平,于是我就更不敢见老师了。记得那两年每到家长会召开之前,我都得跟老公客气半天,每到那时候我们就会一改平常相互扒刺的习惯,竭尽全力地互相赞美,以便把对方夸美了、实在不好意思推辞,然后只好凛然悲壮地去参加家长会。那时候,儿子的家长会,几乎成了我最怵头的事、我的噩梦。
终于,我的儿子今年,也就是在他13岁的时候,真正懂事了!知道上进了,懂得努力了。说实话,对此我的内心几个月来充满了感激,因为儿子的顿悟比我预料的要早很多。此前我一直有一个信念——我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懂事的,而且我坚信他一旦懂事就会非常优秀。但是我仍旧没有料到,他能这么快、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连朋友都说我——你的命真好,男孩子真正懂事往往都至少要到十五六岁!然而,也许只要我心里最明白,儿子的顿悟,这次小升初的失利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次挫折,给了儿子一次真正感知疼痛的机会,是生活给他上的一堂最生动鲜活的人生课程。其次,就是老师的良性引导。儿子的班主任郝老师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从儿子回家反馈给我的各种信息看,这是一个非常注重孩子品德教育的老师,她不只以成绩论英雄,从她嘴里,我听到对儿子最多的肯定就是——厚道。
家长会开到一半儿的时候,趁着郝老师还没开始讲的空当,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的时候还没走到门口,我就听到郝老师开讲了,而且提到了儿子的名字。我疾走几步,万分迫切地走进教室,生怕遗漏了老师肯定儿子的哪怕一个字、一句话。说实话,这时候的我,一个男孩子的母亲,而且是一个小学期间始终被老师忽视优点、放大缺点的男孩子的母亲,是虚荣的、也是浅薄的,我是那么渴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渴望听到老师亲口对我说——你的儿子,是优秀的!回到儿子的座位上,我把郝老师对儿子的评价一个字不差地记在了笔记本上。老师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对全班的同学说,他是我们全班的榜样。因为这个孩子心地纯净、厚道,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对班里的事情、同学的事情都非常热心。这次考试他的每一科成绩都是全班第一,总成绩是年级第二。虽然跟上次月考的名次一样,但是他的成绩在全年级都是最稳定的,因为年级前五名的孩子只有他没变。同时他还非常谦虚,对每个同学都非常好,孩子们都很佩服他,可以说,这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见到的非常少有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那一刻,我的心慌得厉害,我知道,这次我是真的激动了。记得这种心慌,应该还是在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参加学校的表彰大会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才会有的,而因为儿子,这还是第一次。我不动声色地微笑着坐在座位上,承受着家长们眼中投过来的羡慕的目光,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一刻,我的内心正在怎样的波涛汹涌、激情澎湃!
近八点,家长会结束,家长们围住了郝老师。我走上去,努力克制着自己的羞怯,鼓足勇气对老师说:“谢谢您,谢谢您的教育,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真的不是这样的,是您的教育让他上进了,努力了,我们非常非常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