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跌停真是见底信号?


  今天两市第二大权重股601398工商银行配股结束复牌跌停,但是大盘却努力回到了60日线的上方,涨的还不少,31个点。

  从市场结构来看,74个细分行业里只有银行是逆势下跌的,其余板块全都是红盘收市,两市上涨的个股家数超过2000只。盘面最强势的品种是工程机械、酒饮料和证券期货,这3个行业加在一起对指数的拉动力超过74个点,而整个银行板块拖累指数幅度为15个点,其中银行板块内部走势也是有分化的,主要是工商银行拖累了大盘20个点,其他银行总体都是做多的。绝大多数行业都在上涨,而唯一的下跌行业里也是红多绿少,工行独自做空的效果被充分稀释化解掉了。

  但是,大盘今天的反弹并不能彻底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因为大盘和两周以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两周前大盘还保持超级强势的状态沿着10日线蜿蜒向上,上证综指意气风发冲过了3100点正向3200点进军,短短两周时间10个交易日里30日、60日均线和年线都已被击穿,大盘也连续两天触及到2700多点的位置,300点空间已经变得似乎遥不可及,60日均线到底能不能保住大家心理都没底。

  变化,就来自于货币政策上的突然改变。

  短短两周时间里央行疾风骤雨般的连续抽紧银根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眼看16日商业银行刚刚缴了3000多亿增量准备金,下周一又要再次上缴3000多亿元。而部分大型银行还先后额外的增加了2次不对称上调准备金率的惩罚,并且在市场预期11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可能再度超标达到6000亿元的情况下,据悉非对称上调准备金率的举措还会再次出现。加息传闻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央行铁拳之下,市场资金供应短期内突然紧张起来,据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已经停止,市场贴现利率水平出现了3级跳,从两周前的4.4%、4.5%飞涨到6%以上,在商业银行月底上缴完存款准备金之前这种资金紧张局面还会继续。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短期之内我们对盘面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尽管今天大盘是反弹的,大家还是要注意仓位控制,多余的钱可以打打新股,等待风雨消停。而从相对更长的时间段来讲,我觉得市场机会仍会比较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这么几项:

  1、市场的流动性长期来看很难收缩掉。我们的货币发行是以外汇储备为依据的,在美国、日本利率都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板位置上的时候,我们这里越是加息境外资金流入越多;越是人民币汇率控制上升的节奏,赌人民币升值的资金流入越多;越是对外出口出现顺差,外贸流入的外汇也越多,那我们的人民币货币供应也不得不被动的不断增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充其量是把对冲外汇增加的部分资金收回去而已。前期已经放出去的贷款、派生出的货币,在市场上在各个角落流动着、寻找着投资投机的方向。

  这两天就看到媒体报道说,香港金管局发言人透露,今年香港80亿元人民币兑换限额到9月底时还剩余一半,但在10月下旬就被用尽。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就用掉了40亿元人民币兑换额度。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有大约6500亿港元的热钱囤积香港伺机进入内地,而那些换成人民币的资金去向就更加明确了。23日,中银香港等许多内地在港金融机构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流入内地的以港澳台储蓄资金或投机资金为主,但现在既有来自欧美的资金,也有来自日本的热钱。都是冲着利息差来的。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外汇是没有管制的,世界各地的资金在香港就像流水一样自由,辗转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内地。

  2、从舆论上看,《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表示,中国政府抑制通胀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打压股市为代价,抑制通胀对股市来说是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胀的举措反应过度。看来政府对股市这个蓄水池还是很重视的,市场情绪在政策舆论导向下会慢慢稳定下来。

  3、从估值来看,银行股又出现只有13、14倍市盈率的底部特征了,而且金融股AH折价率又开始提高,招行、平安、农行、建行、人寿、交行等折价率都已经达到22%~26%了,也就是打了7折8折的水平。市场的重心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十分有限。

  当然短期内还有一个具有冲击性的新闻我想我们也是要注意的,就是近期管理层对老鼠仓的监控和处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五部门部署联合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曾经的公募私募大佬被一个一个揪出来或边控了, 更多的老鼠们着急要处理手里的股票,毁尸灭迹,相关品种走势会受到影响,但长期看这对构建市场公正的环境、重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恰逢一些好公司被逃窜的老鼠砸出来,不妨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