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重塑萨博是不是自主造车,其品牌归宿在哪?
只停留在低廉的价格,而没有为品牌注入活力或者差异点,那么这个品牌充其量只是个名字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这就是我们现在有些自主品牌的“品牌”现状瓶颈。
目前有些自主品牌汽车还停留在低端市场,价值取向也主要体现在有形价值和功能价值上,然而制造水平和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削弱了其有形价值的提升。
其实品牌是多维度的,除了产品自身,渠道、员工、服务等等都是体现汽车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但就现状来看我们的仍有自主品牌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似乎给我们审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等建议,再次指明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必须向品牌化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奇瑞随着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一直在自主车企品牌塑造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与奇瑞想法不同的是,一些自主品牌在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采取了换标的做法,也有一些企业则用推出高品质的车迅速弥补在品牌上的不足,比如吉利。尽管这些企业出发点各不相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提升品牌形象。这些自主品牌们的坚持也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汽车品牌价值不是汽车厂商的自我认知,最终是要靠消费者去衡量和体验。换言之,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或公司的一种整体心理感受。品牌的真正定义者是个体消费者,而不是生厂商、市场或所谓的公众。所以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可以而且应该转移到客户价值提升的角度。
可见以草根自居的奇瑞、吉利们深谙此道。同时“草根”自主的迅猛发展也让人们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在了传统的“几大”身上。
那么“几大”又在干什么呢?其实“几大”也没闲着。
以北汽为例。1958年,朱德同志亲笔题词“北京汽车制造厂”,到现在已经有了50个年头,北京汽车制造厂“军用”产品常抓不懈、同时“民用”产品如雨后春笋,展示了勃勃生机。特别是北汽消化萨博技术的进展一直受到外界关注。记者日前从北汽了解到,今年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基于萨博平台技术的C60和C71的研发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按照计划将于明年投产。这两款车型一旦投产,将产生很强的市场冲击力。与此同时,主要用于生产C60、C71等中高端自主品牌的北方顺义基地8月底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建设完成。
实际上,北汽收购萨博部分资产,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千方百计地提升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萨博技术将成为北汽研发自主品牌轿车重要的技术支撑,北京汽车将依托萨博的先进技术优势,力主自我研发,打造出看齐欧洲标准的产品。
“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我们在生产基地的流程设计上也将严格参照萨博欧洲工厂的标准。”北汽乘用车事业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汽集团不仅专门派出人员前往萨博的欧洲工厂进行考察,还邀请到萨博的技术人员,对照萨博欧洲工厂的建设情况给出具体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系统指导和规范各个工艺的操作规程,每个工人的工位上,都会安装“萨博生产工艺卡”,这个源自萨博的工艺卡,将细致地指导工人诸如“螺丝的旋转方向以及角度”等细节问题。正是这种对具体生产流程的严格把关,甚至苛求,才能有效保障北京汽车品质的提升和稳定。实际上,“欧洲标准,中国制造”将成为未来北京汽车核心价值的体现。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北汽集团拥有萨博的硬件平台和技术,而是通过此次收购,掌握了欧洲先进汽车企业所具备的研发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国内自主品牌尤为紧缺的管理体系以及操作经验。
因此,不难看出,不管是“草根”还是“几大”,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品牌建设中都要摆脱传统思维,站在顾客角度,利用合适的品牌化工具,多维度地去塑造公司品牌形象,进而利用强大的公司品牌为其各个产品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低端的价格定位原本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只停留在低廉的价格,而没有为品牌注入活力或者差异点,那么这个品牌充其量只是个品牌名字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因为真正的品牌可以为其目标顾客带来有形与无形的价值,它是有生机和活力的。你越多地为顾客创造价值,你的品牌就越有价值。
本文独家授权搜狐发表,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