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土地寡头和地产大鳄纷纷崛起,成为一线、二线城市的拿地大王。并且,在当前形势下,各省会的政府也是热烈的欢迎加盟,这样的地产集团公司,可以拉动城市间的竞争力,为政府的政绩添砖加瓦,更为未来土地的价格爬升做了良好的铺垫。
同时,也为地方的原有商业和住宅带来品质的提高,所以,城市管理者是欢迎他们的进驻洽谈的,为了吸引这类型的开发商,在前期土地的准备和程序流转速度也会为之大开绿灯,出政策支持。这样,在土地成本和开发进度上,那些外来的小型地产商就不会有同样的优势获取,直接后果就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导致项目财务成本会抬高,其利润远不如前者。
经过多年来市场的历练和锻打,这些集团化的公司,羽翼丰满,富可敌国,制度健全合理,集团化的采购更是具有超强的成本控制力,加上产品类别灵活、成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占有该城市的市场份额,他们具有强大的现金流,银行的支持力度远远大于中小地产商,我就深刻的体会到在一个城市,五家银行争抢着为集团化的大公司做开发贷,而小本公司则是求神拜佛,四处奔波。
集团化的大公司在产品的研发和前期的拿地运作中各部门流程畅通、配合默契,思路活跃,在土地的拍卖过程中,更多的机会往往会被他们占有。
土地的储备以及未来土地的增值利润早早的被其占有储备,先行一步,后面赶来的中小开发商就不会在一个平台上平等对决,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中小地产公司会被挤出市场,集团公司越来越占有更多资源。
作为正在成长型的中小地产公司,想在未来发展中取得并储备土地,首先是要改换思想,仅仅埋头图眼前利益者,做利润不高的项目或者是不知道发展品牌的附加值。依靠在三线城市中没有大鳄的争夺下存活,我们称之为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他们是不会有长久发展的,更不会有可观的利润,因为一个真理,你在穷的地方,淘换的都是微薄的铜板。一旦你培育了该地域的市场,热度被你提高了,他就会把触角伸过来,那么你就会面临着与大鳄的对决,在拍卖土地的过程中,你的销售额才是人家利润的零头,下场可想而知。他们是大踏步的大范围的圈地和储备面粉,你没有办法拿你的几块铜板和集约化的钢洋对阵。
怎样成长,怎样发展,怎样击败对手,市场不相信眼泪和同情。与其与之对决被击倒,不如迅速调整自己的产品线,把伸出去的五个指头攥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打在一个家乡人脉很好的城市里,把产品做成一流的,具有市场差异化的高端产品,舍得在产品的研发上下功夫,在环境的塑造上下功夫,舍得在人才的建设上花力气,力图做到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产品线,舍得用市场的规律来办事,舍得用市场的法则来存活。
产品线,做高端的、出利润的,资金集中使用,土地价格高不要紧,但是一定要做好的一流产品,做极高的奢侈品概念。做好顺畅的现金流,财务成本控制得当,采购招评标的合理化。不要过多的压榨,差的价格就会带来差的服务,危险系数增高。集中公司所有的资源做好一件事情。树立企业形象,做好高端产品,企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市场就会逐步被你打开了。
力求和市场最高端的项目PK,不可以做区域内的第二,争做第一的思想一定要树立,在三线城市做好了附加值,那么你在二线城市也会做到区域中第一位,在二线城市做好第一位后,迅速咬牙坚持,挺进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做品牌树立,集中资金拿地做企业形象外展,一线城市就会接受并传播企业产品,树立品牌,增加了附加值。
在这样的基础上,力求站在一线城市,入住一线城市,在回归二线城市,积极迈进,谋求的是高利润和高端市场的占有,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千亩的圈地运动,保证未来不断粮(未完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