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问:“计算机隐私”是什么?哪些事情属于计算机隐私的范畴?怎么保护计算机隐私?这些问题都很实际,而且不能想当然。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计算机隐私及其保护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避免泄露个人隐私。
在美国,个人隐私的保护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别是保护计算机隐私。美国Giant Matrix信息安全公司(简称“GM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营计算机安全业务(以及计算机隐私保护)。GM公司的主营业务涉及到计算机隐私保护,因此,我们可以参照或借鉴GM公司某些合理的“理念”体系,不至于办事“想当然”。GM公司有一系列主打软件产品,比如:Anti Tracks(反跟踪器,$34.95)、内存Washer($14.95)、磁盘Cleaner($19.95)、iSurfer Shield(冲浪掩护,$19.95)、Registry Washer($19.95)等,在全球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业界非常知名,其官方网站是www.giantmatrix.com。比如,GM公司的宗旨是,1、保证永久性删除个人的隐私信息;2、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3、保护重要(或敏感)信息的安全,等等。凡有兴趣者,建议登录该网站浏览一下。
大家知道,在计算机里面的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决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帐号,登录密码、通讯录,电话本,电子表格、邮件内容、......,等等,实际上,你个人操作计算机的“历史痕迹“,比如:上网冲浪的痕迹,登录网站的列表,等等,也都属于你个人的计算机隐私范畴,不应该轻易地被别人获取(或偷窥、窃取)。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这玩意儿具有很好的“记性”,你的操作痕迹(历史)都会被它牢牢“记住”,即便你把有关信息简单地删去了,也有专门工具能够把它恢复过来,让人抓住你的“把柄”。这就是有关计算机隐私保护的正确认识(或基本观念)。这就是说,当你使用计算机完毕之后,人虽然走开了,但是,你的某些计算机隐私还是留在里面,如有必要,别人借助一定的专门工具仍然能够知晓你刚才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勾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助于“计算机隐私保护工具”了,用专门的软件工具把一切历史痕迹彻底清除干净。我们要树立起这种计算机隐私保护的全面的科学的防范意识,防止个人计算机隐私意外泄露。
有了计算机隐私保护的正确观念,别人的计算机设备最好轻易不要使用,一经触摸就会留下计算机“隐私痕迹”,发生隐私的意外泄露(不是故意吓唬你)。同样的,自己的计算机也不要轻易外借他人使用。比如,计算机电子表格里面的重要数据文件,即便你把它删除了,也能有办法把它恢复过来,发生敏感信息泄露。怎样才能把重要数据彻底清除干净呢?这就要使用相应的“隐私保护”工具了。
现在我们举一个实例。一般而言,QQ(腾讯的IM软件代理人)扫描你的计算机硬盘未必就是在窃取你的计算机隐私,这要看它在具体扫描内容,它要干什么事情,最后才能据此断定它是不是真的“窃贼”。QQ扫描计算机的系统文件,不能算是“窥视”个人隐私。从道理上说,即便QQ是“窃贼”,干了坏事,计算机用户(作为当事人),请没有请360来帮忙“抓贼”是一个关键问题。请与不请,事情的性质当然不同。所以,这里的是与非的“判断标准”就要看360与计算机用户之间的EULA(最终用户许可协议)条款是怎么写的了。360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350的用户有什么责任,有什么权利,这些事情都要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含糊不得。没有游戏规则,事情就不好玩了。
说明1:在国外,计算机隐私保护工具软件包要比普通的杀毒工具要贵一些,完全免费的隐私保护软件不多见。
说明2:使用自启动U盘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计算机隐私的保护(一般不会泄露个人隐私),而不仅仅是使用的方便(便携)。实际上,计算机隐私(Computer Privacy)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相对而言,也是一个外来的比较新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