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


20071222 星期六 晴转中雨
 
今天去中国大使馆参加了专门为公派留学生举办的新年招待会,十分感激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们肯定为组织这次活动而受累了。
前天晚上还在和剑雄商量如何从国大坐车去大使馆,没想到今天搭上了曾老师的顺风车,真是“一马平川,兵不血刃”,省去了旅途劳累之苦,坐在宽敞的后座上欣赏着沿途的美丽风光和异国风情,实在是一种享受。谢谢曾老师!
招待会开始后,首先是大使致辞,她的讲话有点冗长,我也没在意,接着是几位参赞致辞,这时会场的交谈声已经此起彼伏。我也碰见了几位熟识的同学,穿梭于他们之间,握手、寒暄。这时文艺表演开始了,表演的主角自然是我们这些公派留学生。可惜此时会场已经近乎到了喧哗的地步,嘈杂声、交谈声已经盖过了台上的诗歌朗诵。终于在诗歌朗诵之后,有位工作人员在台上大声表示了不满,大家此时也意识到了行为失当。所以会场重归安静,诗歌朗诵重新表演一遍。直至表演结束,大家都没再交谈,还不时鼓掌感谢表演人员。
我也觉得早上的行为确有不妥之处,有失风范。其实也不能怪大家,平常大家都鲜有机会见面,偶尔有此种机会相聚,见面之后自然会异常兴奋,寒暄交谈。而且由于路途较远,不少人是在文艺表演之后才赶到会场,就免不了要和新朋故交打个照面,会场的秩序才会变得有些混乱。如果大使馆能够在会场安排座椅,让大家坐下来安心欣赏节目,我想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总之,虽然有些小波折,但是无碍大局,招待会相当成功。
可惜招待会的饭菜没有我想象中的丰盛,而且味道一般,回来之后肚子竟然感觉有点不舒服。更让我尴尬的是找不到放置碗碟的地方,只能捧着塑料碗碟站着吃。好不容易在二楼的栏杆上找到了一块空处,此时二楼栏杆的四边都站满了人,大家都把饭菜放在狭窄的栏杆上,然后爬在栏杆上吃。我也只能如此,而且需要小心翼翼地吃,因为栏杆很窄,一不小心就会把饭菜翻倒到一楼大厅的地板上,若此我将成为全场的焦点,说不准还要亲自去一楼打扫卫生^_^
回来的路上与曾老师谈起了大使在致辞中所提到的中新贸易额,去年中新贸易额达到了400亿美元。曾老师说其实当中有很多是转口贸易,并非是真正的在中新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新加坡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成为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贸易的桥梁,许多贸易品从中国而来,转道新加坡,然后再销往其余的东南亚国家。的确,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新加坡的消费能力可想而知,更多的职能是作为一个港口中转站。虽然面积狭小,资源稀缺,但是一个狭长的马六甲海峡就足以使新加坡位列最富裕国家的行列。有时候还真不得不嫉妒上帝对新加坡的眷顾。
这两天一直在寻找短期房,为阿傻同志的到来做准备。下午六点,与一位国大学生相约去看他要出租的房子,同往的还有一位生物系的女生,她也是在寻找短期房。我就跟房东开玩笑:“万一我们两人都看上了你的房子,那怎么办?”房东也不知如何作答。从central library出发,my god,走了近半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们两人神情自若,而我已经大汗淋漓。房东还说他天天如此行走,因为没有车可以直达两地。真是佩服,其实新加坡人都是如此,在大城市生活,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这“十一路”公交车。不像在厦门,只要有一辆破自行车,“天堑变通途”。
房子还挺不错,可惜路途遥远,只能作罢,另觅良处。回来的路上,或者根本无路可言,我根本没了方向感。走过了天桥,在路边行走了一阵,我发现前方有一个市场,似乎有饭馆,就径直走了过去。突然前面现出一个人影,正朝我走来,嘴巴还在吧唧吧唧地嚼着。“戴诗陆”我连喊了三声,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我在大使馆领取生活费的时候与戴诗陆碰面相识,后来就成了朋友。终于,他领着我,去参观了他的住处,然后和我一起回到了学校。他还说会帮我留意一下短期房的信息。
一路回到学校又是满头大汗,匆匆就餐、洗漱,然后就是在这里记了一堆流水账,花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