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书记送寒衣的故事


 
特写:
柏书记送寒衣的故事
 
关 媒
 
 

 

6000多年前,人间上演了“孟姜女送寒衣”没见着夫君,哭倒长城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在民间流传家喻户晓。殊不知,6000后的今天,在安徽恒源煤矿社区,却上演了一场“柏书记送寒衣”的动人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
2010114,上午10点零25分,安徽淮北大地,虽然是阳光明媚,但却有几丝凉意。
然而,在恒源社区里,恒源煤矿关工委创办的“老少报友会”“五老”“家庭读报点”,几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教师、模范,简称:“五老”在交流“读报点”心得,却谈的热火朝天。
这时,恒源煤矿党委副书关工委主任柏玉松走了过来,“五老”们都起身与他亲切握手相迎。柏玉松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看“读报点”很辛苦,我提前给你们送棉衣来了!”。
当柏玉松用双手把七件“防警察大衣”一一递到“老少报友会”“五老”“家庭读报点”的七位“五老”手里的时候,“五老”们都高兴得笑逐颜开。他(她)们虽然都是六七十岁的“五老”,穿上“防警察大衣”,却显得年轻帅气了一大截。有位“五老”提议,我们照张相吧!
恒源煤矿关工委创办的“老少报友会”“五老”“家庭读报点”在全国属首创,要知它的由来,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2003年,恒源煤矿为活跃社区文化生活,建了一个很好的阅览室,有图书2万余册,各种报刊100多份。
但是,每天去阅览室看书报的人较少,主要原因是:身体好的都有事做顾不得去,年大体弱行走不便的嫌远不能去,好吸烟吐痰的怕受限制不愿去,喜欢在外面遛荡的不想去。
特别是,一些退休的老同志,既是雪天雪地的大冬,也喜欢外面拿着报纸,看报、读报、聊报。矿关工委的同志发现这一情况,在2010年初,找到几位“五老”商议办“读报点”,大家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办“家庭读报点”。就这样“五老”童家云、王成振、崔开军、李建华、朱景英、王巧云、林在溪七位退休老同志志愿报名,在林荫下、家门口、道路旁、房头前,办起了七个“家庭读报点”。
“家庭读报点”不仅是正气的象征,而且是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七位“五老”无报酬的活跃在“家庭读报点”上,就近、就地、就便、就简的义务为年高体弱行走不便的老同志和青少年读报服务而发挥着“余热”,更重要的是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的大好形势,通过读报的方式走进社区。
最为感人的是,“五老”朱景英,她感冒了,还坚持出报点。尤其是,“五老”李建华,患心脏病住院,他上午在住院部吊水,下午出报点。关工委的同志不让他出报点,他说:我出报点,和大家聊聊报,心脏反而好多了。老实认真的报友会会长“五老”崔开军,按时把报纸送到七个读报点。有人问崔开军给你多少钱?崔开军说:讲钱就没有意思了。“家庭读报点”既能陶冶青少年思想道德情操,又能方便行走不便的老同志读报,还能使党的要闻和党的大政方针及时在家门口与群众见面。
“五老”无报酬的付出,换来领导的关怀。柏玉松想:天快晾了,不能让七个“家庭读报点”的“五老”冻着了,得提前给他们把棉衣送去。于是,他安排从商店买了七件“防警察大衣”,送给七位恒源煤矿关工委创办的“家庭读报点”的“五老”,把“五老”们打扮的个个都成了“老帅男”,“老帅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