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1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股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已经是该报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要求保持股市稳定。上证综指11月累计跌幅达5.33%,其中,11月12日单日暴跌5.16%。
文章称,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数亿人的敏感神经,要切实维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特别提出,导致“11?12”市场暴跌的深刻背景值得深究,其中固然有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但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而在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
因此,文章提出,未来管理层还应在打击谣言扰市、操纵股指等方面加大力度。对于“11?12”市场暴跌事件,应该追查到底。
此前,1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新闻点评】人民日报《中国股市下一个20年怎么走》中指出,目前中国有约1.5亿股民,股市已走入数亿家庭,投资者涉及各个社会阶层,中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数亿人的敏感神经,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切实维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股市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为官方宣传的喉舌,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观点向来都是起到打消疑虑、指引方向的作用,人民日报的这两篇文章显示出政府对维护股市稳定的坚定立场,必将缓解投资者对近期股市暴跌而产生的紧张情绪。
“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是股市在6000多点的时候提出的一个重要提法。可现在呢,在我们所知道的房产、股票证券、基金、债券这些财产性收入中,普通人真正能分享的又有多少人?房子遥不可及的天边,股市从6000点到了1600点,又在如今的2800点大幅暴涨暴跌,普通股民成为国家政策的牺牲品!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很多人冲着这句话冲进了股市,买进了亚洲最赚钱公司中石油,哪知中石油硬是从2007年的四十多元跌到如今的十来元钱。想财产增值的股民惨呀!买进中石油的股民想解套估计没有十年不行,到时候中石油真能涨四十元又怎样,那时的四十元能抵今天的几元?股民亏损者累累皆是,谈何财产增值?”中国A股市场的20年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每次市场的非理性暴跌基本都人祸,市场的监管层已是形同虚设。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天然土壤”,在美国,财产性收入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仅次于薪资收入。在投资方面,美国家庭注重层次化,往往在进行保障性投资的基础上再去进行积累性投资。美国个人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利息、股息等资产收益以及房屋租金收入。在满足日常生活之需后仍有一定财力的美国家庭通常会选择投资。
物价的持续上涨是剥夺老百姓财产的最大危害,很多中低收入居民,平时省吃俭用积累些钱存入银行,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不但不能保值增值,反而会‘缩水“,正如龚忠智在《叫百姓财产性收入咋增长? 》一文中指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政府已经提及了好多年,但随着国家逐渐富强、百姓逐渐殷实的同时,富裕起来的百姓又有了新烦恼:实业投资、房产投资、股市投资、保险投资在中国都不是好的投资品种,辛苦挣来的财产不断“缩水”——银行存款利息跑不赢CPI。财产如何增值?人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财产贬值。”
要“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政府就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让广大群众把拥有的财产更愿意去投资经营,获取更多财产性收入,而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要坚决打击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谣言扰市、恶意操纵市场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群众的私有财产保值增值。
股市暴涨暴跌,普通股民成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牺牲品!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