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东:与德国驻希腊总领事的世博缘


    冯晓东:与德国驻希腊总领事的世博缘

“和谐世界、我爱中国”。我应美国纽约及新泽西州港口办事署首席代表牟兰女士的邀请,出席一次会议,让我对后世博时代,德国国家馆留给中国、留给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更多了一份深深的理解。

 

冯晓东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希腊总领事Guy Feaux de la Croix.JPG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希腊总领事Guy Feaux de la Croix.JPG认为,上海世博会谱写了“和谐世界”的新篇章,他希望后世博时代,“我爱中国”成为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发展的新篇章。

“世界给中国一次机会,中国将还世界一片异彩。”9年前中国申博伊始许下的这句庄严承诺,如今已在浦江两岸化为瑰丽现实。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超过100万人次的最大单日客流,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有史以来最大的园区选址面积,创纪录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创纪录的发展中国家参展……上海世博会,在刷新世博会159年历史上的一项项纪录的同时,更展现了中国人“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所迸发出来的无穷活力,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的平台。

  在世界经济由初步企稳走向逐渐复苏的关键时刻,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诚意和努力,并成为世界人民携手应对人类共同危机的最生动载体,为人们度过寒冬增添了浓浓的暖意。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希腊总领事Guy Feaux de la Croix.JPG交流中也同样了解到德国对上海世博会的理解:上海世博会对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品能力提升的新标志理解涵义。

为何我这样说?为何我理解“和谐世界、我爱中国”是后世博时代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发展的新篇章?是基于我与Guy Feaux de la Croix.JPG交流中谈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关于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尽显国家形象和想象力,场馆主题凸显和谐都市理念;另一件事是关于德国驻希腊使馆遭受邮件炸弹引爆对德国民众的影响。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希腊总领事Guy Feaux de la Croix.JPG的看法与希望,充分表达了德国统一后,目前十分向往“和谐世界”的意愿,另外,德国民众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理解,也同时充分表达了德国在华投资商人及旅华画家“我爱中国”的艺术情缘。

我们先来分解德国的“我爱中国”理念,上海世博会之德国国家馆的基本信息就是透露了这个思路。场馆主题是和谐都市;造型亮点是悬浮于空中的建筑;设计团队是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国家馆日是519日;
展馆面积6000平米;展馆位置是C片区。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有用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的“人文花园”、展示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示各种德国发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园”。

德国国家馆建筑外观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展示内容“动力之源”展厅顶端悬挂着巨大的、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进入大厅的参观者将被分为两组一起呼喊。金属球将移向呼声更大更整齐的那组,并变化其球面的图案和色彩。金属球静止后其表面会呈现地球、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的过程。两个虚拟讲解员——德国青年“严思”和中国女孩“燕燕”,与参观者在展厅内互动。搬来一座“海港新城”,豁然开朗,隧道末端出现了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界——伴着水声、泛着气泡,水光倒映四射。人们好似跃出水面一般,眼前忽然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指向未来的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蓝天白云,海鸥翱翔,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建筑群。“动力之源”寻谜底,“活力广场”是一处大厅,同时也是等候厅,这里呈坡型层层向上伸展。

德国馆尽显国家形象和想象力,德国馆在本届世博会上充分展现了对未来都市蓝图的想象力,同时塑造了积极、友好、开放的德国国家形象,取得了非比寻常的成功。与其他展馆相比,德国馆确实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它不仅是上海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展馆,也是德国在历届世博会中投入最大的一个展馆,总投资额达5000万欧元。更重要的是,德国馆从设计到展品,都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太阳能居民房、零排放汽车、高效节能洗衣机、光伏发电材料……大量“德国制造”的最新绿色科技产品集中体现德国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德国的设计哲学是让复杂归于简洁。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告诉我们,这些想法受到人们真切的欢迎,几乎每位游客都可以在德国馆找到值得他们留恋的东西,

世博会闭幕后,虽然德国馆本身将被拆除,但展馆内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甚至连工作人员的T恤都是可降解的,这些都凸显德国馆的环保本色。此外,德国馆部分外墙材料将赠送给上海德语学校,一些展品将由上海的世博会博物馆收藏,大部分办公用具和设备也将捐赠出去,很多东西已经永远留在了上海。。。

再来理解德国的“和谐世界”理念。这一点,从德国驻希腊使馆遭受邮件炸弹引爆对德国民众的影响可以看出。这些邮件炸弹事件可能与11举行的希腊地方选举存在关联,也有可能是希腊极左组织发起的恐怖行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正因为炸弹引爆希腊使馆事件对德国的影响,加之德国国内目前统一趋势加强,使得德国上下渴望“和谐世界”。

  德国人都知道,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世界上关注度最高、同时也是举办难度最大的盛会。中国在两年时间内相继成功举办这两大盛会,标志着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品的能力明显提升,而始终坚持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导向,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提供公共品的显著不同,中国无可厚非是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旗帜。

  截止1026日,上海世博会希腊馆依然游人如织,参观者徜徉在充满地中海风情的拱廊、城市、乡村、剧场、集市等不同展厅之间,体验着希腊人对城市的独到理解和对生活永不满足的追求,我也是在这样的金秋时机有幸认识并结缘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希腊总领事Guy Feaux de la Croix.JPG。从他口里了解了更多关于德国对上海世博的留恋与德国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与包容。就是这个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展馆,当初一度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预算比最初削减了40%,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展馆展品的质量和数量没有减少,展馆也如期开放。专程来上海出席希腊馆开馆仪式的希腊副总理潘加洛斯说:“希腊参加上海世博会是对中国人民、上海市民的承诺。我们不能缺席世博会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无论是年初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海地、智利,还是当时正为消除金融危机负面影响而努力的希腊、冰岛,都如约来到了上海。而在上海世博会举行的近半年时间里,无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位于黄浦江畔的这片世博园区都宛如一方净土,每天微笑着迎接四方宾朋。

其实,仔细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人都知道,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是世界经济企稳向漫长复苏的关键时刻,这届世博会应该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旗帜。事实证明了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专家的判断。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全球经济环比增长3.8%和2.8%,除非再度爆发全球性系统性风险,否则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复苏。有鉴于此,上海世博后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新起点。“后世博计划”使希腊、德国等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思考上海世博会能为世界留下什么样的财富?今天的世博会,重点已经不在于留下什么地标建筑,而是精神层面的思考与启示——人类能够通过世博会对未来发展达成何种共识。人们期待着,经过184天的盛会,全世界能够更好地正视所面临的机遇和难题,能够拥有更多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能够延续携手共进的友谊和情意,能够增添更多彼此的理解和宽容,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奋斗。

因此,上海世博会,必将成为人类建设“和谐世界”的新起点。在此,我感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希腊总领事Guy Feaux de la Croix.J与我亲切交流(期间有德语翻译朋友友好介绍,我们交流从艺术评论开始,涉及经济发展,非常投缘),让我深刻体会上海世博会德国是如何用心谱写 “和谐世界、我爱中国”新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