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月,2010年就要划上句号,此时也到了反思的时候。
2010年,是楼市极度纠结的一年。5年前,调控让购房者看到了春天,那时的房地产市场或许只是有些风寒。两年前,购房者对调控很失望,当时的楼市已经是高烧。2010年的楼市表现让他们再度失望。2008年,房地产调控遇到国际金融危机而中断,如果上一轮调控能坚持到底,也许2010年的楼市不是眼下的病入骨髓。
这一年,调控撞上了通货膨胀,让调控效果失效。政府两度调控,通胀预期加重,房价在短暂的停滞后,又恢复上涨的势头,又一次让那些等待买房的百姓失望、焦虑与抱怨。表面上,频繁出台的调控很给力,但市场却并不给面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连续三个月上涨。
这一年,从总理到总书记,国家领导人都表态严控楼市,开发商虽然每次调控时很害怕,但每次最终都是以开发商的胜利而告终。特别是从来不谈房地产的总书记胡锦涛,今年也站出来表了态。但经历了2008年市场低谷的洗礼,开发商对调控的免疫力也与日俱增。
在2010年的最后十几天里,人们最盼望的是第三次调控,专家学者与官员盼望的是楼市走稳。这也暗示着市场上掌握主动权的一方,调控的初衷并不是降房价,与购房者的预期差得很远。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2008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贷款门槛的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还意味着加息。在此基础上,楼市投资者的成本会进一步增加。这也预示着今年采取的“限购令”等抬高购房门槛的应急性措施,有可能在2011年得到持续。
房子就是财富。手里有钱,就要买房,这是国人的一种情结。年轻人买房,为的是成家立业,老年人买房,为的是靠房养老。2011年,中国楼市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市场上的各方,不要抱有太多的奢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文/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