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上学有成后建设家乡
李华新
过去5年带给新疆乡村教师阿尤甫·那扎尔最大的变化是,他教的学生越来越少,但是这却成为他“最高兴看到的事”。他说,走出大山受教育的孩子越多,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越有希望得到改变。(天山网 2010年12月12日)
阿尤甫·那扎尔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教学点的乡村教师,10多年来他一直给村里的学龄孩童教授语文,与另一名教师一起撑起了全村教学点的教学工作。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本世纪初还是新疆唯一一个连初等教育都没有普及的县。
新疆乡村教师阿尤甫•那扎尔:希望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上学。这样的一个期待是很让人感动的事情。过去的那些年月大山里上学的孩子很苦,老师也教得很苦。孩子要学好也不容易。到了冬季大雪纷飞时,更是如此。住得远的孩子因恶劣天气无法按时赶到教学点来上课,他与同事只得骑着马或骆驼赶到这些孩子家附近,设个“临时课堂”,给他们补上落下的功课。
“那些日子很忙也很充实,就是苦了娃娃们。”阿尤甫·那扎尔告诉记者,热斯喀木村是全县最偏远的村,又在高山深处,牧民居住点非常分散。过去,全村近百名学龄孩童上课不分班,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都有,上课时先给低年级上,然后让他们写作业,再给班上的高年级孩子上课。
阿尤甫·那扎尔说,在这种条件下,老师教得辛苦,孩子要学好也不容易。到了冬季大雪纷飞时,更是如此。住得远的孩子因恶劣天气无法按时赶到教学点来上课,他与同事只得骑着马或骆驼赶到这些孩子家附近,设个“临时课堂”,给他们补上落下的功课。
记者了解到,在2004年之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共有马背小学、帐篷小学、复式教学班等60多个教学点。这些教学点本身办学条件非常落后,校舍破旧,师资水平低,管理薄弱,办学不规范,导致整体办学质量较低。有的教学点由于交通十分不便,相关部门的检查指导组甚至一两年都没能下去过;有的偏远山区的孩子即便有教学点,但是受到食宿和交通方面的限制,也不能到教室里学习。
为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发展问题,2004年到2006年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将62个教学点全部撤点并校,把小学集中在乡中心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集中到县城;从2007年开始为进一步解决农牧民孩子上学问题,又把各乡的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和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把高中学生异地搬迁到喀什市就读。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各方支援教育的生动事例,而且是现在已经实现了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的夙愿,而且这位大山深处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减少,但是当看到在县城集中就读的学生的求学条件后,老师放心了。阿尤甫·那扎尔说,“我在这5年里亲眼见证了塔吉克族正在告别教育落后的面貌。”阿尤甫·那扎尔说,今后他教的低龄学生也都到县城读书了,他会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据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教育部门统计,目前该县小学入学率已经达到98%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不过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时,还需要注意到,那个大山它还是依旧存在的,孩子们走出大山求学是件好事,但是大山的未来一定不会只是把走出大山为人生唯一愿望,而是会有更多的学业有成的学生,再次能够回到大山,并且建设一个新的家乡的时候,当家长的面貌发生的变化,致富有路,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片大地的时候,也许,走出大山就不会只是唯一的希望,而且那些学成归来的学生在建设家乡的时候,显示出青春的能量和生命的激情时,那么,大山的面貌真正改变,那才是真正这些苦苦教学的老师和阿尤甫·那扎尔的学生们,能够再次走进大山,改变这儿贫穷面貌的时候,那也将是一种内心的深深期盼。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