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的职业压力榜映射扭曲的社会伦理


 
面对这份排行榜,相信很多人都会哑然失笑,“我们工作压力排第一?怎么可能?”就连人家公务员的第一反应都是惊讶。不知道所谓的某课题组是如何这一结论的,但有一点显而易见,它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调查论证。如果不是想当然的产物,则极有可能是迎合某种社会伦理诉求所炮制。
明眼人不难发现,这样的职业压力排行榜,如果颠倒过来看,还是很契合现实状况的,无论从教育、就业、生活、保障、享受等哪一个方面来说,收入、福利等条件越优越,压力越大,而越往社会低层,劳动环境越恶劣、收入水平越低、面临的种种困难越多,压力反而越小,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毋庸置疑,无论是哪一个阶层、群体,职业的特点、工作的特性、岗位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各自都必须承受相应的压力,只是侧重点和整体上的感受有所区别而已。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总体看,压力再大也大不过源自温饱、生存的压力,至于诸如有人因为上升空间狭窄等感到压力过大,那也是极个别的现象,主要由于缺乏健康的心态所致。
当前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现象越发凸出,社会底层的焦灼感、怨愤感呈增强趋势,客观地揭示精英阶层面对的压力和苦衷,固然有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消弥阶层之间的隔阂,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样的初衷不无积极意义,但必须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夸大也不缩小,才能让人信服。倘若指鹿为马,南辕北辙,甚至颠倒黑白,出现社会伦理思想的错乱,那效果极可能相反。
最近一段时期,有关官员也是弱势群体,公务人员因为应酬多、身体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查、报告时有披露,同时也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质疑。职业压力排行榜的出笼显然更像是对此作出呼应。其实,与其替官员、精英阶层哭穷喊弱,不如坦诚地承认平民百姓背负压力过重的现实,并提出建设性的方案,着力从制度等方面去为大家减负,或许更有利于帮大家释放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