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广州车展时间尴尬
作为极据全国影响力的广州车展遭遇今年的尴尬。今年的广州车展受到亚运的影响而延期,作为岁尾的最后一个车展,举办时间是从12月20日-27日,较去年晚一个月。这次由于举办时间太晚而非常尴尬,其对岁末车市的影响很小。
去年的广州车展在11月的时间很好,当时是华南市场的火热期,同时也是南北大众联手推进华南战略的热点时期,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传统南方霸主企业面对雄踞华东、东北的南北大众展开华南区的强大宣传攻势,加之年末的销量提升需要,各家针对车展投入很大,去年的广州车展看点十足。
但今年的各家都忙于应对爆发的岁末热销潮,且年度目标完成较好,明年的战局要到3月初开战,广州车展没有随后的市场热点可以支撑,主要也是部分的新车的市场预热。
二、广州车展的亮点
在这届广州车展上,新车、首发车将创历史新高,全球首发车5辆、中国首发车45余辆,概念车30辆。这其中,重磅首发车型也并不少。
1、自主品牌高端车型亮相
华南车市属于高端市场,尤其是中高端车型的销售火爆,因此此次的新品展出也主要是是高端车型,尤其是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较多。
广汽自主品牌传祺、比亚迪的G6等中高级车都在家门口展现。而奇瑞瑞麟Z5(A6CC)也将精艳亮相。这些中高级车体现了自主品牌的产品高端新突破,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自主品牌奋力突破的地方。
而且在SUV市场上,比亚迪S6将亮相,而力帆和荣威也都将发布自己的首款SUV产品。这也是自主品牌的高端新实力体现,尤其是SUV 市场的产品空档较多,价格偏高,自主品牌在此有很好的生存空间。
2、合资品牌布局明年车市
合资品牌的中国产品布局已经逐步完成,而MPV\SUV 等几个相对空白的市场成为这次广州车展的重点。
MPV新品激活市场,体现合资品牌对MPV的竞争关注度大幅提升。这其中的上海大众新途安、广汽丰田 Verso、体现了MPV 的新的家用车型竞争趋势,丰田Venza以及刚推出的一汽轿车马自达8、上海通用GL8等提升了商务MPV 的产品系列,这些合资新车大幅提升了MPV市场的产品丰富程度,有效弥补了竞争缺陷,为2011年的MPV 市场的恢复活力奠定良好基础。
SUV 市场的重点是待国产的强势SUV 新品。斯科达Yeti、宝马X3 等新品即将国产,这些德系新品有效的丰富了SUV 的车系构成,尤其是对一枝独秀的奥迪Q5\日系为主的中高档SUV 市场都带来新的竞争活力。法系的标致3008等车型也值得期待。
合资品牌的轿车新品较多,这些新品也是布局明年车市的重要棋子。小型车领域的上海大众的新波罗、北京现代的瑞纳两厢都是重磅车型,而中高级车地东风悦达起亚新远舰等也是值得关注的。
3、进口车商忙扩军
进口车在国内需求爆发增长,而进口车的庞大总量也已经是跨国集团不容忽视的重要销量。虽然从销量看,上海为主的华东市场、北京为首的首都富人圈是进口豪华车的主力阵地。广东市场并非进口车的主力市场,但广东的巨大华南南至港澳辐射效应仍是不容忽视的。此次的来自欧陆的豪华品牌奔驰、宝马、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 蒂、兰博基尼、宾利、悍马等让参观者大饱眼福,分别归属于丰田、日产、本田三巨头的顶级品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也强势登场。而雷诺等进口车也展现了较强的实力。
三、合资企业的自主化是最大亮点
此次广州车展的最大亮点是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借助车展走向前台。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强势发展对稳定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意义不亚于内资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合资自主品牌的意义重大表现在:合资自主品牌是合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合资自主品牌是汽车产业体系稳定发展的基石,合资自主品牌是更好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保障。
1、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不断成熟
有些人认为合资自主的车型是基于合资企业淘汰掉的车型,属于淘汰产品的二次赚钱,我反对这个观点。
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是快速提升的新生力量。我们看到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所谓的成熟车型并非技术落后的车型。这是因为汽车产品的技术更新较慢,很多上一代的产品与现在的产品差距不大,而成熟技术基础上的改进也是提升研发能力的初级阶段,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必然要走过这一阶段。而我们国内的合资企业有众多的老旧产品依旧是销量的主力车型,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产品基础相对很多外资品牌车型的技术还要先进一些。
同时我们看到成熟产品的改进有巨大的机会,而自主改进又加速了产品提升的进程。首先是由于产品的延续性,合资自主车型的下一代产品也在合资企业生产,其新旧产品的设计变化点很容易把握。合资企业的技术队伍可以在跟踪研究新品的产品技术突破点后,逐步的把新技术引进到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中,这样就会使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年型车总在进步提升,提升的过程既积累了研发能力和经验又不断缩小两代产品间的差距。毕竟换代过程国有5年以上的周期,合资企业的研发队伍有足够的时间和改进周期来完善自主品牌的能力和品牌提升。
2、合资自主品牌的品牌不断提升
一汽老厂长耿昭杰说过:没有自己的品牌,干多少都是别人的辉煌。合资企业有了自主品牌的载体,也就成为独立的企业。现在的很多合资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产品,没有支撑企业存在的独立品牌。消费者购买时主要看的是品牌。这样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也就很低。产品转移后的消费者自然也就随着品牌转移到其他企业。
现在的合资自主化已经是迫在眉睫。合资企业培育自己的品牌是长期的过程,而培育品牌需要巨大的投入,这个长期的巨大投入必须及早动手。大家心里都清楚,汽车行业的主体是合资企业,狭义乘用车销量的70%是合资企业,汽车行业利润的70%市合资企业贡献的,合资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不安全,必须要有自主的支撑。
3、合资自主品牌有利于保护合资企业自身利益
合资之初的外方对技术把控极严格,合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和采购标准的话语权。尤其是部分国际车企在中国已经建立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合资企业的采购方面有诸多不合理地方。随着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建立,很多自主车型的零部件设计和采购有了合资企业的自主话语权,合资自主车型的零部件改进更加符合国内消费需求,零部件的配套供应商选择和议价能力大幅增强,这对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很有促进。
四、对合资自主品牌应支持
1、外资品牌可以直接低价入市
中国的车价偏贵是人所共知的,但不是一概而论。中国车市价格高低相差几十倍。进口豪华车超级的贵,花钱很冤,但国人趋之若甫。自主品牌价格较低,而消费者不断升级购买更贵的车型。
合资品牌的车型不一定高价,这是必然的趋势。部分合资车型已经下探到5万元级别,这比合资自主车型的价格还要低一些。外资的加油站总比中石化的便宜,而且总有促销活动。外资的低端手机也有几百元的。这都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6万元的轿车也就是1万美元了,这在国外可以买到很好的车型了。而很多人对外资进入6万元区间感到恐惧,这是不应该的。毕竟随着人民币升值,轿车的价格应该合理回归。
我们的自主品牌不缺钱,完全可以应对竞争。我们的股票价格很高,很多股票市净率超过3。汽车的上市公司可以圈到很多钱。汽车企业的研发也有一定补贴。部分内资企业还有合资企业的分红利润。目前的价格竞争并不激烈。
2、自主品牌需要多种模式
前期的内资自主品牌发展相对环境宽松,而这样的环境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毕竟充分竞争的环境最锻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同类竞争关系的企业均处于某方面短板情况下,则这块短板也就不是大问题。如果有了更多的特色竞争对手,则自主品牌企业就更需要全面发展,快速弥补短板,这样对内资自主品牌企业的促进和鞭策力量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要防止部分企业的骄傲自大心理蔓延,似乎已经是中低端基础牢固,天下太平,放心去走高端,这样不好。
3、合资企业的自主有利于防止外商独资化倾向
外商在中国是要独立发展的,这是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趋势。很多其他行业的老合资企业已经逐步演变为外商独资企业,中方一般都是被开除出局。
国外车企进入中国的合资时被迫的,而国内车企的自主发展也是必然趋势,而合资企业的自主是稳定局面的重要砝码。
五、大集团的内资自主品牌是使命
1、合资自主不会影响对内资自主品牌的培育
有观点认为发展了合资企业的自主也就没有动力发展纯自主了。这并不准确,毕竟大集团是有考核指标的,各类品牌的发展必须相对均衡,而且外界的评价也是要分开考虑的。
同时合资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强大后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溢出效益,自主品牌的发展也会更加收益。这样也就提升了整个的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目前的东风和广汽的发展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做法是可持续的。这两大集团的内资自主品牌虽然短期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看也会得到更大的收益,更健康的成长。
2、闭门造车很难持续
乘用车的自主品牌有了国内充分的竞争环境,技术提升明显快于商用车。目前出现的商用车合资热,实际体现的就是技术的缺失,这样就需要企业强化技术的来源。
3、和谐竞争有利于大集团发展
我们汽车行业需要百花齐放和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支持外资合理的赚钱,支持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成为车市新动力,需要支持内资自主品牌更强壮的发展。大集团内有这样的兼收并蓄发展环境。
温室的花朵长不大。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有效的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集团的发展也才能更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中国汽车行业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