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和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共同为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开锣。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这是中国金融业界、文化业界的一件盛事:2010年12月18日,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开业仪式在北京市丽泽金融商务区举行,这是全球金融信息领域首创的交易所。
相关背景资料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奇葩,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2009年5月,新华社适时提出建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构想,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调研小组迅速成立,为掌握全球金融交易所的整体情况、发展趋势,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调研小组走访调研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广泛征求监管机构、金融市场的意见,不断探索交易所经营范围、交易方式、盈利模式等,论证完善交易所的建设方案,确立了“交易所的交易所”的发展模式。
2010年3月17日,新华社旗下的中经社控股代表新华社出资,注册成立了北京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所建设团队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交易所内所有装修建设工作,建成了全国首家采用云计算、云终端研发的交易发布系统,支撑全球最大的LCD屏幕墙。由此,我国在增强国际资本市场的软实力,提升中国金融信息安全的可控力方面迈出了快速而坚实的步伐,对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信息领域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新华社在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发展模式基础上,以独创精神开拓的交易服务平台。借助丰富新闻信息资源和中立权威品牌优势,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着力构建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领域里公信、公正、专业、高效的中介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产业与实体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最终建成品种最齐全、成交最活跃、国内最权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中心。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介入,文化市场的发展缺乏后劲;而若没有文化的参与,金融市场容易被孤立,形成“信息孤岛”。从这个意义来说,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打通了文化和金融两个市场,架起了二者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文化产业和金融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信随着交易所的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可以预见,其将充分发挥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采集网络和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最终建成国内最权威、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中心。
据报道,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新华社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创造性地设立金融信息交易所,对于新华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平台,满足国内外金融领域对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强调,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将坚持“共融、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采集网络和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积极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与全球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金融信息交易所提供金融信息、文化创业、新媒体新闻信息、广告、技术专利、商务信息咨询等六大业务产品线,开展交易代理业务和中介服务,利用新华社信息优势、品牌优势,业务成长可期,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同时是新华08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08是新华社自主研发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集实时资讯、行情报价、历史数据、研究工具、分析模型和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