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们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要求色情版的“格林童话”下架销毁。看到此新闻时,我有一种天昏地暗的感觉,原本对“白雪公主”的美好记忆难道会被一群无耻之徒肆无忌惮地蹂躏,是谁有如此之胆量下此毒手?是谁又在纵容这种乱象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呢?
孩子们是《格林童话》的最终消费者,他处在价值链的最末端。虽然,此书的购买决策者应该是家长,但是,由于购买决策的影响者同样是孩子,甚至是一群天真浪漫的未成年人。经典文学《格林童话》是耳熟能详的外国儿童文学,他曾经伴随着我童年的成长。等我身为人父时,我又把这种纯洁美好的生活印象和阳光向上的正面事物传递给了我的孩子,影响并教育着孩子的成长。出于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和小时候对《格林童话》记忆的放心,家长们会对孩子们的消费行为给予支持也无可厚非。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能够及时遏制事态蔓延的重要原因。
据悉,此次下架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以一种颠倒黑白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 白雪公主因为与父亲乱伦,招来王后的追杀;当她逃入森林,夜夜和七个小矮人交欢;王子因有恋尸癖才爱上死去的公主……等等。此时的儿童完全被“成人化”了,低俗化的少儿图书将会给孩子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此事的暴露至少给予我两点思考:一是谁是戕害孩子们成长的刽子手呢?我想作者(们)也有过自己的童年,怎么能有如此的狠心不给予下一代孩子们成长的干净空间呢?如果说自然界的大气污染、酸雨、沙尘暴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人定胜天”的观念和行为是极其错误的,那么,这种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污染、是非颠倒又让大家感到何处还有和谐呢?二是图书的监管部门又在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我想难道层层报批、层层审核的监督机制,怎么还能让这样的图书公开出版发行?如果说出版社、编辑、文化管理部门的哪一位叔叔阿姨、弟弟妹妹们能够稍微尽点责任,何以造成如此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呢?
痛定思痛,我在想:可能的最大原因在于铜钱味实足的商业利益早已侵蚀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国际化视野、多元化思维似乎又在扭曲处在价值链各环节利益主体的目标追求,所以,救救孩子们的工作同样需要从价值链的整治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