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中谁最能看透中国市场?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经过了几年的大起大落,特别是历经了几次井喷和几次萧条之后,市场的脉络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了。如果说公元2009年的中国车市,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却逆风飞扬,反而造就了一场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大牛市,而主要的市场推动力量来自于政府救市推手的话,那么今后一旦离开了所有政策之外的因素,接下来的中国车市的中坚力量,将靠什么样的因素来赖以生存和壮大呢?

  当中国人在数量上成了汽车大国之后,汽车消费者的成份仍然是参差不齐。从新上手的用户到换了几次“马”的人都有。而对汽车产品很有了解与不甚了解的人,也都在这个市场上相安无事地并存着。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不论什么层次和水准的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和对厂商品牌的意识都大大地增强了。随着今年下半年车市的降温,车市一车难求的状况已经得到了缓解,车市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状况也将不复存在,而呈现在中国车市面前的,将是一种经过震荡、冲动和冷却之后,“水落石出”的局面。

  那么如果说在真正市场化的运作当中,哪些品牌的产品和厂商将会成为我们这个市场上的常青树呢?从当前的车市上来看,虽然今年三月份以来,车辆的销售价格起伏不定,销量排名也是“此起彼伏”,但是相对而言合资企业的产品,特别是以南北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几个合资企业的产品的市场表现比较稳定,而且还有部份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中。另外原先处于弱势中的PSA集团旗下的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的几款产品也在逐渐地开始畅销。

  作为合资企业来说,品牌力在市场上的先期优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说只是一味地把外来的产品不经过中国化改造就照进行原封不动的引进,那么虽有品牌方面的优势,但市场表现不佳的车型也大有人在。例如一汽大众的开迪与早期的高尔夫、上海大众的高尔与途安、北京现代的索那塔、东风日产的蓝鸟智尊、东风雪铁龙的赛纳、东风悦达起亚的远舰等等。这些车型并非说是质量不佳,性能不好,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于太“一厢情愿”了,只强调自己的个性优势,而没有考虑能够打动我们消费者的因素是哪些。

  但是经过了与中国消费者一定时期的市场磨合之后,这些企业又都纷纷拿出了自己受到市场热捧的车型,这当中不乏技术意义上的成功,更离不开重新进行的市场定位。上海大众的朗逸,既继承了大众的血统,又在中庸之道的外形方面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造,于是得到了市场的热捧。一汽大众的驾驶者之车宝来从个人驾驶的角度来说是很不错的,但是原来老款车型的后座上的乘车人空间不足,当把后痤的问题解决之后,又开始热销。东风雪铁龙的世嘉,如果按原型车C4直接引进的话那么另类有余,但埋单者会有几何可以预见,但将尾部成功地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后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最近合资企业中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日产的新阳光也要重返市场了,这与其说是技术上的重新突破,不如说是文化上的重新定位。老阳光的产品力并不差,品牌力在国外反应下来也不错,可是到了中国市场上没达到预期销量的问题,大概让东风日产深思已久。而在当今的推新大潮中,新秀往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是东风日产为何还要让新阳光重来呢?这也许与高尔夫6有着异曲同工之手笔。如果说一汽大众真的放弃了高尔夫而另推别的车型,那么大众不乏其它产品可以替代,但是高尔夫的品牌在中国就真的完了,而且对大众的品牌力也不无损失。但一汽大众没有放弃,而是从中国化改造上取得了突破,产品力品牌力两全其美。

  其实东风日产近年来不声不响的崛起中,既有在产品力逐步开始发力的一面,但在产品线布局方面可谓是处心积虑,其营销方式也在逐步进行着“中国化”改造的成功实践。从合资企业在中国那么多年的实践,以及通过一款款产品的“试水”,从强势导入,到靠理念包装,到玩营销技巧,可以说都搞过一轮以上了,但是只从产品力、技术优势上去发挥,在同质化竞争已经白热化了的今天,可以说余地也不大。而真正有战略眼光的人,已经在考虑的是怎么样针对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真实的认知,来从产品到营销进行全面的中国化布局。

  说到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上,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由于品牌力、产品力处于弱势地位,固然是任重而道远。但合资企业虽然占据着品牌力、产品力方面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在中国化的市场产品开发、中国化的市场营销方面有所建树的话,能走得多远亦是值得考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品上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作,营销上也没有什么先声夺人之处,但不声不响地在对产品线进行布阵,对整个营销班子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化战略布局的东风日产,不得不让人加以研究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