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有机会了解了杨开慧。
记得很早之前有过一部关于杨开慧的电视剧,题目好像有骄阳两个字,当时上中学,印象不是很清晰,题目大概是取自毛泽东的诗句“我失骄杨君失柳”。在《毛岸英》的电视剧里,有杨开慧入狱、牺牲前后的情节,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毅然投入抗美援朝的战争,也是冥冥中杨开慧的指引吧。
深深地被杨开慧感动,因为她不只是大家闺秀,面对死亡,她的大义凛然更有毛泽东主席的气节和风范,晚年的毛泽东曾经说过“有一天毛泽东死了,你们不要悲伤,应该庆祝,毛泽东也会死,这是辩证法的胜利”,不足30岁的杨开慧在被捕入狱后,酷刑之下未出卖任何同志,在敌人要求她与毛泽东公开决裂就可以存活时,她拒绝了,临别之前对毛岸英的希望是长大后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革命理想,在她牺牲后,乡亲们冒死抢回遗体送回杨家,万分悲痛的杨母平静地谢过乡邻,气度亦让人感动。
拿着毛泽东的信,杨开慧会很自豪地说“这是只有润之才能写出的字”,认同是发自心底的。贺子珍与毛泽东在一起10年,但未珍惜过夫妻情缘,以至于后来一生为之遗憾。江青则走向了杨开慧的反面,成为了反革命集团的头目。如果杨开慧活着,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也都好好活着,这个中国第一家庭的生活该是多么精彩。
杨开慧生平: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1913年,父亲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全家在长沙城内定居。翌年杨开慧便结识了毛泽东。1920年冬与毛泽东结婚。
杨开慧生平:杨开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乡)人
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
1913年 到长沙读书,初识毛泽东
1918年 随父杨昌济到北京,毛泽东追到北京
1920年 回长沙读书,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 春节前夕与毛泽东结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沙区委员会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1922年10月 长子毛岸英出生
1923年11月 次子毛岸青出生
1927年2月 三子毛岸龙出生
1923年到1927年 随毛泽东辗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工农运动
1925年2月 同毛泽东回到韶山,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
1925年冬 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担任联络工作
1927年 秋收起义失利后,身在长沙杨开慧与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失去了联系
1930年11月14日 杨开慧在长沙被国民党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