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吕维松传记(23)


             总结在苏的实习,辞别建工部回国。

   我们回到莫斯科后,郭英忱组长召集我们开了总结会。支部书记吴峰桥开了党小组会。会上宣布,我经支部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郭英忱还告诉大家一个不幸消息,基建组来时七人,现回去仅六人了。

   组员张雪涛在列宁格勒水道设计院学习时,因单独一人到一水塘游泳。他并不会游泳,且水塘不是一个正规的水池。他在池中游时踩入一个深坑,下沉后,再没浮起来,溺水身亡。张雪涛是个独生子,系上海圣约瀚大学毕业。大家听到这个不幸消息、够感到十分的惋息。此事报告杨维团长及使馆后,已处理完毕。电气小组在苏的实习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离开莫斯科前夕,苏联建工部部长在郊区别墅接待我们,同时也是欢送我们,长桌上摆满了各种水果。郭英忱同志让我代表基建组全体成员致谢意。

   我站起来,用流利的俄语讲了致谢词。这是一次即席讲话,事先毫无准备。我说:“我们来时,仅仅学过几个月的俄语,表达比较困难。现在在苏联生活了两年半。在苏联的生活,同苏联朋友的交往,使我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我们逐步能熟练地同苏联朋友交谈了。我们感谢建工部的领导,如此热心和认真地安排了我们的实习计划,使我们得以紧凑地利用了我们在苏的全部时间。我们在苏联每一个工厂实习时,都得到当地电装公司领导和干部、工人们热情的帮助,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将来中国在建设中将要采用的技术。我们深知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谢谢!”

   党小组长吴峰桥开了党小组会,其他各位都是共产党员,讨论结果,根据我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一致同意我转为正式党员,并报送给实习团团长杨维同志。经党总支批准,吕维松转为正式党员,讨论的决定文件保存在总支档案内。

   我们六人同吴峯桥同志一同乘火车返回囯内。火车仍在满洲里转车,换乘窄轨。在满洲里用歺时,我最想吃的是大米粥。

   在苏联29个月的实习使我学到很多先进技术,这是国家在解放后为今后建设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培养一批高级技术人才的尝试。回国后我应该十分努力地做好我承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