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对银行和银行股都是利好


央行决定自1226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具体的调整如下表:

 

 

加息前(%

加息后(%

调整(百分点)

活期存款

0.36

0.36

0

3月定期存款

2.25

1.91

0.34

6月定期存款

2.5

2.2

0.3

1年定期存款

2.75

2.5

0.25

2年定期存款

3.55

3.25

0.3

3年定期存款

4.15

3.85

0.3

5年定期存款

4.55

4.2

0.35

6月期贷款

5.35

5.1

0.25

1年期贷款

5.81

5.56

0.25

1-3年期贷款

5.85

5.6

0.25

3-5年期贷款

6.22

5.96

0.26

5年期贷款

6.4

6.14

0.26

 

一般来讲,只要是对称加息,都是银行的特大利好。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详细地讲一下。银行的主营业务就是将吸收的存款贷出去,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利差收入,按招商银行行马蔚华的说法,占到了中国银行业收入的95%左右。同样的贷款规模,如果利差提高了,银行的收入自然会增加。

虽然一般的加息是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提高多少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也会提高多少个百分点,但活期存款利率一般是不变的,本次加息同样如此。这样,贷款的利率提高了,来自定期存款的那部分贷款,利差不变,但是来自活期存款的那部分贷款利率就提高了0.25个百分点(本次所有期限的贷款利率都至少提高了0.25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11月末,居民的活期存款是11.6万亿,定期存款是18.2万亿,企业的活期存款是17.9万亿,定期存款是11.8万亿。活期存款共29.5万亿,占到居民与企业存款总额的49.6%。虽然本次定期存款,除了1年期的加息幅度与贷款相同外,其他期限的存款加息幅度要略高于贷款加息的幅度,但这点影响相对于近一半的存款不加息,是微不足道的。

考虑到定期存款与贷款利率是非对称加息,并且银行吸收的存款最多只能贷出去75%,假设29.5万亿活期存款只有20万亿的资金将提高0.25个百分点的利差,将每年增加中国银行业的利润500亿元。当然,由于前期的放出的贷款不少是固定利率,因此本次加息无法上调(购房贷款的利率则会上调,对于有房贷的人,这个月下旬加息,和下个月加息,差别非常大。如果是明年初加息,则要到后年才上调房贷利率),这种利好会在明年的存贷款业务中逐步得到体现。

 

本次加息对中国经济同样构成长远的利好。

中国最近五六年的货币政策,都在不断地给中国经济打兴奋剂。这样兴奋剂刺激的效果是中国经济增长挺快,但质量很差,就好比被催肥的猪一样,虽然长得挺快,但肉不结实,也不好吃,猪的体质也比一般的猪要差很多。无论是中国地方政府搞的很多根本不赚钱的项目,还是一些低利润率的出口加工企业继续生产补贴西方国家的低价产品,其实都受了低利率的保护。很多企业,只要银行的贷款利息能还得上,或是企业的收益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就可以开工。其实中国的低利率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让一些竞争力很差的企业继续生存,影响中国竞争力的提高,产业升级一拖再拖。

本次加息,显然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运行质量。

其实中国的经济转型有没有决心,看看负利率是否被消除就知道了。

 

本周,有媒体公布了在12月中旬就下发的银监会针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一些新政策。这算是对该类贷款的秋后算账。虽然晚了一点,也总算是减少了不确定性: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要按照现金流覆盖比例将贷款划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基本无覆盖四类。 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40%,半覆盖类风险权重为250%,无覆盖类风险权重为300%。平台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和拨备贷款比率,不得低于一般贷款拨备水平。平台贷款计入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方面,贷款项目自身经营性现金流不足、需主要依靠担保和抵质押品作为还款来源的贷款,如贷款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不足80%,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对上市银行来说,哪家上市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比例最小,受的影响就越小。民生、浦发、兴业分别占到贷款总额的20%24%20%,中行、交行、招行分别只占8%7%10%。招商银行的平台贷款项目,现金流全覆盖的占89.3%,基本覆盖的占9%,半覆盖的占1.6%,无覆盖的为0.1%。具体到每一家银行的情况,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国信证券的一篇专门报告。

 

另外要提一点,本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中国的银行业贷款由于有产业调整、平台贷款等因素,不良贷款率上升到2%左右是比较正常的,而三季度第这个数据是1.2%,这就意味着有0.8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具体到金额,大概是2000亿元。相对于今年中国银行业近8000亿元的利润来说,是完全可以忽略的风险,更何况中国银行业的坏账准备金,已经是不良贷款余额的2倍。

我认为,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前景非常好,目前的股价显著被低估。重现大量不良贷款根本就是妄想。如果我在某资产管理公司时,随声附和,把中国银行业的前景说得一片惨淡,培养妓女型的学术人格,或许也不会被迫离开那个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