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央行年内二度加息


  解读央行年内二度加息



  图表:央行年内二度加息 新华社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上次加息是在10月20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加息是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加息就是一国的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了,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比如:通过提升存款利息基准利率,来达到吸收存款、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或是提高银行间隔夜拆息率,来提高短期高额融资的成本,抑制恶意投机行为等等。

  2010年货币政策的最大关键词就是抗击通胀。今年以来,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同时,央行还在公开市场上控制市场流动性。有效控制持续高位的通胀预期是央行此次加息主要出发点,同时加息也将为央行进一步使用数量型工具打开空间。有分析指出,此次加息是央行基于对明年一段时期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而作出的前瞻性应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2011年政策基调定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国内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正由“危机模式”逐渐回归常态,自2008年9月以来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正式完成了使命。

  预计明年央行在主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时会伴有小幅加息,新增信贷规模将在7.5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缩减,但巨大的货币存量以及仍算不小的新增信贷规模仍会使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同时持续的热钱流入与存款“搬家”现象将依旧存在。加息主要目的意在防通胀,但也能起到收紧流动性的作用。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货币供应增长量还是偏高,需要继续压缩货币供应增长,这也是央行加息的一个考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仍将面临国内外流动性宽松的压力,必须控制好流动性的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

  对于加息带来的影响,一是经济下滑风险较前期有所减弱,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从这次加息的目的来看,更多的是调控通胀预期。

  二是加息致房地产行业再度承压,房地产调控效果有望进一步强化 ,更加强化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央行再次加息将逐渐对楼市产生影响,加息对房地产的影响将由“量变”到“质变”,连续多次加息会改变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进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此次加息后,五年以上贷款利率由6.14%提高到6.40%,按100万元30年期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利息约增加60930元,月还款由6086元增加至6255元,每月多还169元。房地产业对信贷依赖度很高,加息将直接提高开发贷款和个人房贷的成本,增加了房地产开发和个人购房的难度。尤其是市场需求会因此而短暂减少,对于房地产市场属于利空影响。

  三是加息对A 股市场负面影响有限,市场进入短期调整。这次加息出乎市场预期,因此短期A 股市场会受到负面影响,近期A 股市场在连续上涨后,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有效调整,因此,这次加息一定程度上将促进调整的到来,2800 点附近将支撑。 加息对周期类板块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银行、地产,但这次加息相对银行存贷款结构而言负面影响不大,同时,一次加息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如果市场上形成对加息通道的一致预期,会对周期类盈利预期产生趋势性下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