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子信息、新兴材料等领域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个别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涌现了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3 年的2 511.6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5.8 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3.8%。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17 万亿元,比2007 年增加14%。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从1991 年的123.5 亿美元增加到2008 年的7 576 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7.9%,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 年的9.1%提高到2008 年的29.6%,进出口贸易差额由1991 年的-65.61 亿美元增加为2008 年的737.1亿美元[1]。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由于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部分产业相互重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 新能源产业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目前,在核能方面,我国核电总装机量约为906.8 kw,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在建的核电站有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和红沿河一期,共计8 台机组790 kw,另有一批核电站正在规划和筹建当中[2]。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有3 000 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200 亿元。2008 年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MW,从事光伏组件生产的企业近400 家,我国的光伏产能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在风能方面,2008 年我国风电装机1 221 kw,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在生物质能方面,2006年国内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为220 KW,占全国发电装机量的0.35%,约占全球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左右。但整体来说,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和产业才刚刚起步,在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仍占有绝对优势。

2、 新材料产业

主要包括稀土、磁性材料、金刚石材料、新能源材料、特殊陶瓷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行业。我国自2000 年开始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受西方制约并对我国实行技术产品封锁的新材料。近年来,我国开发出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科技成果,为新材料产业化提供了项目来源,大大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十五”以来,新产品计划共支持新材料重点项目861 项,支持资金约2.6 亿元。2008年新材料领域共15 331 个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8 819 亿元,销售收入18 606 亿元,出口创347.9 亿美元[3]

3、信息网络产业

信息网络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等行业。2007 年我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达到2 796.1 亿美元,占高技术产品全部出口的80%,是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绝对主体。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传输网,端到端的宽带应用环境正在形成,促进了电信网络向基于IP的宽带综合业务网转变[4]2009 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十亿,已跃居世界第一,一个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4、生命科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生命科学在医药、农业、林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制药更是现代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研发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达600 余家,生物医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也从1996 年的18 亿元,增加到2007 年的537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为代表的多个医药产业集群[5]。在良种培育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 万余个,实现了5~6 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35%左右。在转基因育种方面,自2008 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有28 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获得审定,目前转基因抗虫棉年种植面积达到373.3 ha 左右,占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2%,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占转基因抗虫棉面积的93%。此外,我国在牲畜的品种改良和克隆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5、 空间海洋开发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自196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射了近50 颗各类卫星,初步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我国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高中低多种轨道的发射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载人航天和探月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8 年,航空航天技术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4.5 亿美元,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 400 亿元。在海洋开发方面,我国海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尤其是南海领域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 亿~300 亿吨,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目前,我国大约具有16 块海上油田,但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与装备落后,只能在内海的部分海域以及南海的浅水区进行开发,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南海和东海海域还未得到有效开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EB/OL.http//www.most.gov.cn/kjtj/.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改委.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1104/1067944.shtml 20071104.

[3]王德花.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发展回顾[J. 新材料产业,2009(10)565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5]陆倍倍,胡向军,王东根,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7)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