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天,我到一家工行办事。那天,来工行办事的人很多,可能是看到了前一天晚间新闻播报的消息,从26号开始,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许多人是来办理转存业务的。虽然人多,大多数人都还自觉排队,但我发现,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一进大厅,就直接奔向柜台,看到前面的人办理完了,便插进去办理自己的事了。看到此情形,我心里多少有点不快。因为我发现,这个别几个插队的老人,看上去也就60来岁,身体还硬朗,怎么到了公众场合,如入无人之境,那么随便呢?
我知道,国人的公德意识向来为人诟病。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乱插队现象,现如今都已漂洋过海,声名远播在他国了。我前面那几个人,并没有对那几个老人插队表现出什么不满,也许是心里不快,只是不好说罢了。轮到我跟前的时候,这时,过来一个老太太,看情形,伺机想插在我的前头,我没说什么,只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将她挡在了身后。此时,也顾不得银行规定的站在一米线外了。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是小气,是小题大做。但我认为,排队不是小事,而是一个人在公共场最起码的素养。作为老人,如果他们带上自己的小孙子,在公共场所如此表现,会给小孩什么样的示范呢?这小孩子久而久之,对大人的一些看似细小的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等他们长大了,他们还会养成良好的公共行为规范吗?恐怕很难。
我们敬老尊老,也要有理性,不能一味地迁就他们。有的老人,倚老卖老,明明他(她)在公共场所,凭其身体状况,是能够做得到的,但就是不愿做。总觉得我是老人,在任何场所你得让着我。写此文之前,又看到一位央视主持人写在微博上的遭遇。说是她凭飞行积分,拿到了头等舱中一个靠窗的位子,结果这个位子被一位省长大人抢先占了,而且态度傲慢地对她说“你要靠窗怎么着?”。我们每个公民,在公共场合,都应该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和起码的道德规范。不能有心理上的优势。如果老人,有了“我是老人”的心理优势,高级官员有了“我是省长”或“我是部长”的心理优势,在公共场合不排队,占据他人位子,鸠占鹊巢,自认为理所应当,那么,这个社会公共文明素养要想得到提升,大概很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