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创始人卖出七成股份,基于非常看好作为世界第二大抽油烟机市场的中国的前景,Elica集团以市值10.5倍的认购价拿下了普田电器55%的股份,并将在2011年进一步取得1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虽然说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但企业创始人为何肯拿出七成的股份引进外国资本?这个话题也为很多关注民营企业家的人所关注。
杜仁尧给出的公开解释是,合资有助于普田电器走出“橄榄型”产业困局,所以他最终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的控股权卖给了外方合作伙伴。
中国厨卫电器行业首个中外合资案例,必将载入中国公司史。书写了这浓墨一笔的杜仁尧,出生于嵊州市三界镇,理着一个光头,言行举止和其他朴实的本土企业家很相似。他的年轻的儿子,已经跟随他左右,协助他处理各项事务。事实上,他在经营的产业早就不限于家电制造这个传统领域。换言之,杜仁尧只是对自己的商业版图进行了一次战略调整,当年借此赚取第一桶金的家电制造业务,到了今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掘金武器”了。
但是,民企创始人把自己缔造的企业卖给外资,这个涉及民族商业之命题的案例,必会勾出更多的讨论和关注。
民族品牌消失之险
浙江省嵊州市经济贸易局的负责人表示,普田电器与Elica集团的合资,对嵊州厨卫电器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提出了5年内销售额达到20亿元、研发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近期目标。
这次“联姻”让不少业内人士联想到几年前法国SEB集团(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家电生产商之一)控股苏泊尔。
2007年8月,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案完成,吸引了业界的目光。目前来看,苏泊尔发展顺利并且前景依然向好。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原来知名度较高的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合资后,原有品牌很快就“灰飞烟灭”,甚至有人担心普田电器会不会像乐凯胶卷、扬子冰箱、海鸥洗衣粉等一样,在合资数年后原有品牌也有消失殆尽之险。
在外资并购狂潮背景下如何发展自主品牌,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曾经是中国电熨斗龙头企业——上海电熨斗总厂总经理的邵斐然,曾经力阻SEB并购苏泊尔。“我想用我们企业与法国SEB合资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中国企业,必须对法国SEB‘斩首式’并购给予高度警惕”。
家电业资深专家罗清启曾经就中国家电企业合资潮指出:“如果我们的企业通过‘联姻’把自己的制造规模搞上去了,而自己的品牌还徘徊在国内的话,这种‘联姻’则是在‘温水煮青蛙’。”
对此,普田电器CEO张中博表示,合资后,普田电器的原有品牌会继续发展,同时会将Elica的高端品牌带入中国市场。根据定位区分双品牌或者多品牌战略是合资公司定下的重要策略,Elica被定位在高端市场,普田品牌被定位在中端人群。“未来,我们将两只手、两条腿并行,一只手抓普田,一只手抓全球高端品牌Elica;一只脚立足中国大地,继续扩大规模;另一只脚寻求机会,走出国门,走向全球。”
另一方面,Elica方面表示,合资公司会保留普田电器原来的管理团队,现在合资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由4名意方的高管和3名中方的高管组成。其中,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已由意方派人担任。
目前看来,双品牌策略、保留管理团队等行为,都看不出普田电器被弱化、淡化的迹象。要把Elica这个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的洋品牌引入中国,并打出一片市场空间,显然也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苦战才可见效。
但眼下的事实是,普田电器这个由本土企业家辛苦打拼出来的民族品牌,它的未来已经注定要由意大利人来书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