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化解劳资纠纷


资本创造生产力也(通过商品)创造利润,劳动创造生产力也创造利润。说只有劳动才创造或者说只有资本才创造生产力或利润,都不全面。只承认资本功能作用而轻视劳动的功能作用,已经通过劳工的抗争得到纠正。同样,只承认劳动的功能作用,抹杀资本作用而消灭资本,也为百十年来人类的实践所否认。
资本提取利润不能单纯地说成剥削,首先资本家要从利润中抽回自己的资本。即,可能在五-十年时间内,他从企业得到的仅仅是原来的资本。在这十年中,他还要付给工人的工资、自己的工资、交纳税金和上交其他费用。在这十(假若十年)年中,工人已经有了收入。而资本家还要投入再生产的新资本。要说剥削就是十年以后,从利润中提取的再生产的新资本(不包括其他新资本),无疑从生产过程来说,这部分的提出是必要的合理的,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对于社会来说,也希望他扩大再生产,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税收和工人工作的岗位。
消灭资本以消灭不平等和剥削,曾经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行不通,即私有制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效益高,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私有经济。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在各个国家又恢复了一定数量的私有制企业,或加大私有制经济的比重。如果,在实践中,有地方私有制经济的效率比不上公有制经济,或者没有私有经济仍然可正常运行,我们当然可立即取消私有制经济。这不是查书本和斗嘴可以解决问题的,想实现单一公有经济的极左派朋友,不妨争取一些公有制经济的实验田,以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
其实资本也非常脆弱,这十多年投入的资本就是资本家的押金,一有不测就血本无归。如果工人罢工和怠工,或是因产品质量暴光市场信誉的丧失都会给资本带来致命的打击,甚至因而倒闭。相反企业倒闭了职工可到别的企业去上班,既收入高又保险甚至还很潇洒。他不必为国家创造税收,也不必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况且,随着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到生产管理中来,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脱胎于两参一改三结合)、ISO9000就都不得不要求工人参与生产管理。这表明,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把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者,而且已经要求工人阶级开始管理社会生产的各个细胞了。工人也成为了资本家,也能够占有生产资料,不以别人的奴役为代价就才能够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改变工人阶级的状况,实现人的自由,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无限潜力的人。
对资本家和工人来说,最大的敌对行为来自竞争对手,而非是自己厂里老板和工人。本厂的资本家和工人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甚至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两厂矛盾时,双方的劳资都出动的原因。劳资双方的主要矛盾在于剩余价值的分配上,工人过低地压低资本家或企业的留成,分掉过多的资金,会造成企业运转不灵乃至倒闭,在1995年左右我国就出现过因此而大量倒闭的企业。若资方过分地压低工人的工资,工人罢工或怠工甚至偷窃造成的损失使厂方得不偿失,若是请警察来费用开支也大而且造成日后劳资感情隔阂,影响以后的生产。若是出现人员伤亡,一是要补偿相当数量的抚恤金,二是工人人多势众,找到机会或是关起厂门打老板,或者在黑处捅死老板,老板也划不来。所以,现在在工会政府民主法制干涉下,老板和工人一般都会合理协调双方的分配比例。
民社保留私有制的混合经济的这一思想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资本和权力一样,有其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和作用,也有其副作用和反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资本关系的双方、权力关系的双方的关系不平等。偏激主义者巴古宁和马克思的错误是想通过取消政府和资本来达到平等,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社会的运行不可没有资本,不可没有政府。正确理智的办法是,把权力和资本关进笼子,通过民主宪法的外部力量来实现权力关系、资本关系的平等。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在看来非但不错,而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社会主义模式。
2008522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