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相声的一处谬误
俺是个相声迷,但除了听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马三立等老一代大师们的相声外,听得最多的要数郭德纲的相声了。我讨厌听那些相声中间代的那些政治相声、说教相声,既没有教育深度,也不搞笑,听说教俺就听英雄人物报告会去了,听您说那不伦不类的相声干嘛?
老郭的相声俺最喜欢的是“郭德纲从艺二十年晚会”他和他弟子岳云鹏说的《学跳舞》,笑得俺肚子疼。网上所有郭版《学跳舞》我都看过,最好玩的就是这版了,一定要二十年晚会的那场,别的郭、岳版的也没有晚会那场效果好。在电视上也看过几次嘻哈包袱铺的相声,没意思,属于自己也不笑别人也不笑的那种相声,或许是电视台选的段子不好,或许他们还显稚嫩。
老郭相声有一处谬误,是在郭德纲于谦合说的《列宁评戏》中,那里边他哥俩说“有部电影叫《列宁在十月》又叫《列宁在1918》”,其实那是两部电影,小时候俺都看过的。《列宁在十月》是攻打冬宫、瓦西里说“面包会有的”那部;《列宁在1918》是续集,女特务刺杀列宁、新闻发言人说“他已经不咳嗽了”那集,这两句话都是俺小时候经典语录,使用了N多年,当时和“古抡母欧巴”一样流行。以老郭和于谦的岁数可能没看过这两部电影,但应该知道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啊(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嘛),因此“在十月”和“在1918”不可能是一回事啊!
以下是网摘: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
对许多中国观众来说,《列宁在十月》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影片是斯大林为了庆祝十月革命20周年所指定拍摄的,人物塑造采用黑白分明的路子,并取得巨大成功,罗姆马上投拍了续集《列宁在1918》。本片描写列宁踏上凯旋路:片头列宁潜回国内,从火车头跳下来后,便遁入茫茫夜色中。编导的目的在于着意渲染白色恐怖。但历史上,列宁是很风光地回来的: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组织了数千名工人群众,赶到车站欢迎领袖归来。火车进站时,站台上红旗招展,喀琅施塔基地的水兵仪仗队鼓乐齐鸣,高奏《马赛曲》,非常热闹。
与《列宁在十月》一样,《列宁在1918》是70年代人们能够看到的仅有的几部电影之一,年纪稍大的人都会对其中的片段记忆犹新。本片同样是上译配音演员们的集体再创作。列宁由上译厂著名演员张伐配音。
《列宁在十月》拍于1937年,《列宁在1918》拍于19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