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出口企业大扩容 但香港离岸中心发展存掣肘


       中国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口企业大扩容,无疑为已渐入佳境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添助力,同时或也意在平衡资金进出,实现人民币双向流动,打破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下进口占主导的局面.

  但目前经由香港的贸易换汇额度面临瓶颈,且中银香港作为唯一清算行的交易对手风险也日益增加,或成为香港巩固离岸中心地位的掣肘.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告称,近日与其他部委联合审定北京、上海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7,359家企业参加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原先为365家.

  "是次人民币贸易结算体系拓宽,带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我期待经由香港人民币平台进行的跨境贸易结算量得以提升.希望香港的银行可以抓住机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民币金融服务."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

  自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迅速增长.6月-11月,试点地区银行累计办理结算业务3,400亿元人民币,是试点扩大前结算量的7倍多.

  渣打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Robert Minikin指出,央行是次扩大出口企业数量,将有利于出口商在跨境贸易结算框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整体上看,此举将显着提升人民币贸易结算量.

  中国政府去年开始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今年年中则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试点地区到20个省份,且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而自今年7月19日人民币清算协议修订以来,这一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促进双向流动

  由于投资者大多预期人民币将以每年3-5%的速度保持升值态势,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日趋旺盛,这种需求导致人民币贸易结算体系下,进口占绝对主导地位.

  渣打的研究显示,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大约80%的贸易量集中在进口方面.中国进口商仍是香港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的关键.预计到2015年,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量将占总量的20%.

  不过,政府似乎并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单向流入离岸市场,是次仅仅扩大了出口企业的参与范围且幅度显着.

  "此次只增加出口企业的数量,可能是央行希望平衡资金流入流出,实现人民币双向流动,增加外国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减少外汇储备."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称.

  他并表示,目前欧元区面临新的危机,美国也继续推出量化宽松措施,市场对欧元和美元都有疑虑.这使得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地位很尴尬,但这种形势亦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遇.

  香港面临的困境

  尽管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坚定,但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香港,却在人民币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面临贸易换汇额度等技术性限制的困扰.

  宝华世纪资本市场首席经济师及财富管理策略顾问陈宝明指出,通常来说,试点企业数量的增加将带动离岸人民币市场资金池显着增长.但中银香港作为唯一清算行目前已经出现交易对手风险.

  他指出,根据法规,中银香港可接纳的存款量占其资本金比例不能超过25%.若超过这一比例,本地银行要继续将存款存入中银香港,就必须得到香港金管局的批准.而这需要逐个案例进行,很费时间.

  "央行增加了跨境贸易试点企业数量,这一问题将会更加凸显.最可行的方案就是让金管局进行担保,这是最容易操作的."他称.

  此外,中银香港的贸易换汇额度(今年为80亿元)上个月已经用罄,在企业试点继续扩大和人民币接受程度提高的前提下,明年若不能相应增加额度,可能会限制香港离岸中心的发展.

  一位外资行高层认为,大幅度扩大试点公司对外资行是好事,因为之前的企业多为中资行的客户,现在外资行的很多客户也可以参与.

  但他表示,"很奇怪北京一方面要限制额度,又一下子大幅度增加试点公司."

  聂文并指出,这个额度只是对香港的转口贸易而言.人民币对新兴市场国家很有吸引力,如果不在香港进行转口贸易,直接出口到东盟等地区,就不会受到额度限制.不过,他亦相信,政府明年会相应增加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