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的事业




 
 
  孩子的事是菩萨的事业。
  陈文
王大伟:我就是说顺口溜的
上海高楼大火、柬埔寨钻石岛踩踏事故……每当发生公共安全事件,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对事件进行点评,告诉观众对此类事故应该如何防范、为百姓安全支招儿。他就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因为频繁出现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中,他成为曝光率最高的普法学者;因为常用歌谣教老百姓、孩子们防护知识,他成了最受观众喜爱的明星警察、最可爱的三防专家(防偷、防骗、防骚扰)、中小学生的心中偶像、大爷大妈们的守护神……
第一次上电视
王大伟是我国首批派往西方学习警察科学的留学生、我国现代西方警察科学的引进者与先行者之一。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他是如何走上荧屏的呢?
“我第一次上电视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并非人家请我,而是我主动要求去的。”王大伟教授的回答令人出乎意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大伟先后被公派到日本、英国、芬兰学习,学成回国后他很想把先进的警察学理念告诉更多的人,于是就找到了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听了王大伟的想法之后,栏目组的负责人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大伟做了精心的准备,录制时7分钟的节目一气呵成。后来这期节目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过了两三天,栏目组打来电话,告诉王大伟台里还有一个节目请他去做点评。由此,王大伟成了中国最早上电视的学者之一,并成了电视台的常客,至今已有12载。最近三五年,他的声音又出现在广播的多个频率中。王大伟做客的多为法制节目,讲的多是预防犯罪的内容,一周至少要参加3到5个节目的直播或录制,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三五场。“这是我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余,王大伟把广播电视当成了社会大课堂,向老百姓宣传平安自护知识。
很多人认为讲安全不吉利
“老百姓对防范不重视。”王大伟教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也是他在媒体频繁曝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大伟教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某年他被请到东北最大的城市给学生讲安全防护,主办单位发了两万张票,“一张票可以白得两瓶矿泉水和一张身份识别卡,可最后却只来了57个人。”冷清的场面让王大伟很无奈,“大家都觉得这种讲座没必要。”事后,王大伟将此事写进了自己的博客,一名女大学生看后很震惊。她下楼时正好看到一个小女孩,于是说:“姐姐教你一句话‘小裤衩、小背心不许别人摸’”这是王大伟编的一句顺口溜。结果女孩的妈妈听了很不高兴,“你干嘛跟我女儿说这些,多不吉利呀!你应该教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两个小女孩,你选哪个?
“这就是现状!很多人你跟他讲安全,他却不爱听。”王大伟说,每次他到外面讲课,讲完总有一个妈妈责问他:你讲了这么多防范,我女儿很阳光,如果我告诉她有强奸的事情发生,她就会觉得身边都是坏人,她的心灵不就扭曲了吗?面对疑问,王大伟不做解释,他给出两种情况让对方选择:A.在女儿小的时候不教她防范知识,她长大后可能会很自信、很阳光,可一旦遇到犯罪分子侵害时,她由于不知所措就会被害;B.给她讲了这些后可能她的心里会留下阴影,甚至可能会觉得世界不是太光明,但是当她受到侵害时她知道怎么逃生。
“六一儿童节时,我在书店看到,很多家长都会花几十、上百元给孩子买童话故事或者留学、励志的书,可有谁给孩子买过一本平安防范的书?!”
王大伟不解,为什么人们对养生那么热衷、那么虔诚,对防范安全一点不上心?“每次飞机起飞前都会有乘务员演示遇险时该怎么做,机上也会播放相关的片子,还有文字和图片说明,但有多少人认真地看了?”
外国人都跑出去了,而中国人却在屋里睡觉
“媒体上时常有火灾、自然灾害的报道,但很多人看了痛心、震惊之余,总觉得这类事情离自己太远,什么安全、预防跟我没关系,很快就忘却了。”王大伟说,他活了50多年,至今没有在中国参加过一次突发事件的演习——没有单位组织,而当年他在英国留学到校第一天就遇到了消防演习,“当时铃声一响,所有外国人都跑出去了,而中国人却在屋里睡觉。这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一个最大的区别
拥有无数粉丝,也有许多的人上门救助
12年来,王大伟教授参与了数不清的节目,“每一次,我都像第一次做节目那样,用‘杀鸡用牛刀’的精神做好准备。有的时候编歌谣,有的时候站起来表演,有时还会拿潘家园买来的古董做道具。”通俗易懂的语言、温馨的提示,这位身着警服的教授让人觉得亲切。“王大伟老师是一个完全民间化了的学者。学者自然要儒雅,他能做到;民间必须要贴近,他也行。”《今日说法》主持人张绍刚这样评价。“王大伟教授知识渊博,讲得真切!最贴近老百姓!”一位观众如是说。
荧屏出镜率、知名度之高,使王大伟成为明星警察,拥有了从老到小众多的粉丝。曾有一位来自安徽的60岁老太太参加《今日说法》特别节目时告诉主持人,她最想见的就是王大伟。后来黄老太太与王大伟成了朋友,每年她都带着儿孙来北京一次,给王大伟送上家乡的特产。“我真的很感谢这位老姐姐,是她让我知道了生的价值和纯真的友谊。”
王大伟还会收到很多观众来信,“多的时候一天几十封,办公室里一麻袋一麻袋的信我都来不及看。还有许多人来找我、甚至跪着求我,让我帮助他们。”对于上门求助的人,如果时间允许王大伟就给他做思想工作,有时还请吃饭、甚至给钱。
 普及防范知识比得奖与课题更重要
记者的采访是在中午11点进行的,因为王大伟教授太忙,除了给学生授课、上广播电视节目、到外地讲课,还有很多的社会活动他得参加。“我的牙拔了一年多了都没时间去镶。”虽然很忙、很累,但想到能把自己所学、所知惠及大众,王大伟觉得很值得,觉得这比获得学术上的任何奖都更有意义。
在节目里,王大伟经常用一些顺口溜之类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提高百姓的防范意识。这位用英文讲警察学的海归,认为将欧美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听的懂的歌谣才是真功夫。“比如我在国外学的‘情景预防’理论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把它翻译写成 《给小偷一个不偷你的理由》 (注,这是王大伟4年多前出的一本书)老百姓才能听懂学会。”王大伟表示,很多海归不愿做这种的事情,觉得与身份不符,但他觉得很过瘾。
3年前的一天,王大伟在潘家园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家认出了这位家喻户晓的警察,跟他打招呼并说:“你不是法学家,在老百姓眼里,你就是一个说顺口溜的。” 王大伟坦然接受,他说:“我不怕人家说我土,说我俗。改变老百姓(对安全不重视)的观念,为孩子们做点事,是菩萨的事业。
研发中小学生安全技能与评博导无关;老百姓、小学生最欢迎的防范书不算科研成果,我也不在乎。“子规夜半犹泣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老百姓需要这些,这就是我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