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排队买车,今年会不会排队修车?


     

去年排队买车,今年会不会排队修车?

 

    最近,全球汽车业的“大佬”丰田频发“召回门”,让丰田汽车在全世界面前大丢颜面。接着又是标致雪铁龙宣布部分车型召回,再接着又有本田个别车型召回。丰田公司已经史无前例地决定暂停销售其在美国最畅销的车型,所涉及汽车占2009年丰田汽车在美国总销量的57%。有细心的媒体计算,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丰田在全球召回的车辆已达到800万辆。记者听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丰田确实够牛X的,卖了这么多车。而当记者将这个新闻告诉某自主车企一位高层领导后,他脱口而出:“活该他们倒霉,谁让他们卖了那么多车?”

    此情此景,忽然让记者想起了郭德纲的那句名言: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可细琢磨一下,想看丰田“热闹”也得有点资本吧,通用有、大众有,可咱们的自主品牌现在有这种资本吗?

    有人曾经就我国汽车召回的数据进行过分析:以2007年为例,全年召回9.2万辆,全部为主动召回,日系、美系、德系三大品牌构成了我国汽车召回的核心力量,接近全年全部召回的90%。自主品牌当年全部的主动召回数量仅仅只有847辆,占全年的0.92%。直到2006年12月,奇瑞汽车宣布召回2003年7月14日到2005年5月6日生产的共18673辆东方之子系列车型,成为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实施召回的第一例。之后,又有吉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自主品牌企业加入到主动召回行列。

    自主品牌真的那么完美、瑕疵很少吗?随便打开一些门户网站中的汽车社区,记者都能看到不乏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质量的投诉。而自主品牌在召回中的缺席,有分析认为,还是由于厂商们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还迈不过“召回”那道槛。

    汽车产品召回是因果关系产生的,因就是存在质量缺陷,结果就是厂家召回处理问题。存在问题缺陷,承认,召回,修理换配件,是义务也是责任,是对客户的负责。对待召回行为来说,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要支持厂家的这种召回行为。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自主品牌召回的实例少?实际上并非是质量已经全面超过合资品牌?还可能是我们的产品大多数还处于低端市场,在这个层面的消费群体没有与你们过多纠结或计较。

    因此我们要对汽车企业召回缺陷产品持正确态度,不能给召回品牌一味的打闷棍。没有哪个车主愿意自己的车辆被召回,但是出了问题谁都想厂家能尽快给予解决,但是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很多车主的车辆在使用中因车辆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而出现问题时,找售后去理论,而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在一些车友论坛上也经常看到很多车主共同反映同一品牌,同一款车型存在一样的问题,但是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做到勇于承认某批次产品存在问题,为什么?首先就是产品召回肯定会对产品形象产生影响,要承受舆论压力,再就是召回维修换件要产生成本问题,既影响品牌,又增加成本,做这样的事情当然要三思。而对于自主车企而言,既没有合资车企那些受制于外的强制召回制约,又都处树立品牌形象期的关键时期,召回自然就成了一块不能触碰的禁区。

    多少高速增长阶段的历史经验证明,质量永远是维系车企生命的重要因素。丰田的这次“失节”,就很能说明问题。丰田汽车一直是“日本质量”的代名词,可近年来该公司却似乎把提高产量、争当全球汽车行业“一哥”当做了应对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战略重点。但以量取胜的结果必然是丰田汽车与其他公司汽车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丰田“质量神话”被打破的危险日益加大。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丰田汽车在2008年出现了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全年亏损,这虽然打击了“丰田不败”的神话,使该公司难堪,但毕竟尚属“肘腋之患”,不会伤及它的元气;然而此次出现的油门踏板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则会动摇一部分消费者对丰田质量乃至日本质量的信心。

    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说丰田此次“失节”能给世人什么警示的话。那就是面对全球化大潮,首先应该做的是结构升级而不是平行复制。这里记者提前担忧一下,“去年排队买车,今年会不会出现排队修车?”当然再差的车,也不一定会坏的那么快。但是看看2010年很多车企,尤其是自主车企犹如“放卫星”般的销售目标,很自然会让人想到一句老话,“萝卜快了不洗泥”。

    我们真的不希望有那么一天在自主车企身上,召回也被无限放大。

 

                             本文独家授权搜狐发表,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