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需要慎用——再谈韩寒“看孔子”


   网友评论:

按院长的说法,韩寒要在《孔子》下线后再评论,才算厚道,才算对得起国内某知名女导演咯?韩寒得做个放马后炮的厚道评论人?要等到她赚了票房之后才能说她的不是??

烂片就是烂片,就必有批评!!

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不管博客有多少的点击率,一个公民,要是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够和谐了吧),那还叫“看法”吗?

 

下文作为回复:

假设你一位导演,年代是文革期间,你呕心沥血拍出的片子刚刚要上映,江青说这是一棵大毒草,你恐怕只能是欲哭无泪了。

不错,江青也是一个公民,有发表自己对一部电影看法的权利,一般而言,江青也不需要亲自打电话或者批示把这部封杀掉,在当时的环境下,不难想象,这个电影以及导演会有什么下场。

韩寒的这篇文章点击超过了100万。假设有10万人或者更多的人因为该文而没看这个电影,这对《孔子》是多么的不公平!而且,韩寒在“感谢你,孔子”一文中要证明的是由于这个片子“烂”,所以看的人不多,可是如果他的言论影响到有些人不看这个片子,至少是干扰了他想要证明的逻辑与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假如他存心要坏胡玫的好事,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在当前的环境下,韩寒与胡玫不再是一个小愤青PK大导演的格局,而有点像强势媒体PK小商家的场面。假如商家干了奶粉里加三聚氰胺这样丧天良的事情,媒体当然不能放过它。可是如果一个新企业生产的新食品刚上市之际,被一个举足轻重的权威定性为“很难吃”,站在商家角度,“欲哭无泪”是说轻松了,情况严重的时候恐怕当事者连跳楼的心思都有了。食品企业的产品周期比较长,还有证明自己的时间。一部电影,几天、十几天的上市时间,遇到大的非议,简直没有回旋的余地和还手之机。

所以讲韩寒、网民、剧组三方在该事件的立场与利益是非常的不同。作为网民,一般期望有类似韩寒的人,披露更多的信息。可是现在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在契约与法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上,厂商与消费者的权利同时都应该给予保护和尊重,但是当今社会,很遗憾的是,保障厂商的权利往往在政治上不正确。要知道,大多数消费者也差不多同时是一个生产者或者服务者,如果你作为后者的权利总是无法得到合法保护时,你作为前者的身份长期来讲也就很难得以保障了。

韩寒之所以是韩寒,在于他始终用智慧的思考剖析虚伪和丑恶,以玩儿的态度嘲弄天真与脑残,他有着强烈的道德自信,却不想扮作“正义的化身”,但是对有些针对弱势人群的“太操蛋”的事情,也不由“忍不下去”,一吐为快。正是因为他的正直、敢言、真言、善言,才奠定了他今天的舆论地位,不管他是否喜欢和承认,他目前在有些方面有了强大的话语权(当然,这个强势话语权也是相对而言的)。

    当舆论领袖韩寒面对普通电影工作者时,讲老实话,韩寒有着见识和才华的优势,而且,他也已经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向韩寒一直所期望和倡导的一样:权力者需要保持谦卑,权力需要慎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