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对《孔子》有些不厚道


    比较喜欢韩寒的文章,而且也比较认同韩寒的许多观点。比如他对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评价,我看电影了以后,觉得韩寒写的很入木三分,不仅如此,这篇文章本身也很好看。

    也所以看了韩寒评价《孔子》的文字以后,电影还没看,就已经有了先入之见:这个电影不怎么地,比较“装”,而且导演是女性,拍情感戏还行,思辨哲理的片子一般搞不定。

    今天又在韩寒的博客上看到《孔子》已经下线了,市场好像不买帐,看来韩寒讲对了。不过我有些觉着不太对劲,科学实验一般有一些前提与假设,研究因果关系时,会将某些自变量假定不变,再变化一个特定的自变量,然后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韩寒已不是当年刚出道时的时候了,他的博客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点击,而且他的博客粉丝与电影观众重合度会很高,也就是讲韩寒博客关于电影的评论作为一个电影票房的自变量,不但不可忽略不计,而且已经没有哪一份文化类报纸与杂志有这样的发行量与影响力了。

    当然对于张艺谋的作品来讲,韩寒的话语还不至于一定影响其票房,甚至会因为韩寒的评价而增加票房,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女明星的“绯闻”效应;可是对一个不太有名的女导演来讲,韩寒的评价可能就是要命的事,一个普通女孩子被权威人士传了绯闻,一般就成真的了,显然这不利于她日后找男友。更何况《三枪》是个喜剧,而《孔子》给人的一般印象是说教剧,本来就可看可不看,所以,不利于其的言论作用更大一些,特别不幸地是,韩寒的言论发表在电影刚上线之际。

韩寒也许觉着有些冤,看了一个电影,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可是,如果他在《孔子》下线以后评价它当然没问题,以他现在的影响力,不能讲此次《孔子》票房不好一点与他无关,所以估计剧组的人士一方面要骂娘,一方面得庆幸:票房不好的重要原因找着了,不关我们的事,都是韩寒使得坏。  

韩寒如果不在电影刚上线时发表看法,对我本人是个损失,有些电影名气大,不由着就被忽悠进去了,看得人呼爹叫娘,走吧,有些舍不得钱,不走吧实在遭罪。可是由于韩寒目前在舆论方面有点垄断效应,他要是看走眼了,或者他作为一个消费者,天然有自己的偏好,可对拍电影的人来讲,这种垄断效应就显得有些不公平。这是韩寒的无奈,也是评论界的悲哀。

 

精彩链接:

评选“高职师范院校”的弊病

为什么有些教育改革项目行不通

制订“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方法存在缺陷和不足

“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如农民工”新闻背后的逻辑与警示

直面甲流疫情

中国呼唤“白宫实习生” 

大学生就业与水库泄洪

我对徐小平有些看不过眼

不要剥夺孩子的明天 

高等职业教育的拐点快到了

大学还是得由民间机构来排名

大学毕业生与潜规则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