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赵永亮
刘长杰 / 文
写赵永亮之前,我想对您说:十几年来,我真的一直被这个纯朴的西部老乡感动着。
永亮是一个穷苦孩子出身。用沃伦·巴菲特的话来说,很不幸,永亮没有中得“卵巢彩票”,——他没有出生在美国,父亲也不是国会议员。
1957年冬至那一天,永亮出生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盐店乡召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己曾说:“我的家乡生态破坏严重……大部分乡村吃水都相当困难,因为缺水,有的老太太一个月只洗两次脸。”
15岁那年,永亮辍学。次年,他被招到当地供销社任收购员。
有些作者偶尔喜欢美化历史,说正是那样的特殊时代、特殊环境、特殊家庭,造就了永亮。事实上,哪一个早当家的孩子,不是因为深受贫困和窘迫的煎熬,被迫作出改变人生的选择。
在永亮的性格中,有要强、敢于担当的元素,这让他在以后的任何事业中,都坚决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1976年,19岁的绒毛收购员赵永亮初尝胜果,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畜产品技术大赛中,摘得桂冠。此后三年,荣誉接踵而至,他甚至先后被评为内蒙古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80年,金牌收购员被上调至东胜绒毛厂任原料部长。不久,转调鄂尔多斯羊绒衫集团,成为最年轻的副总经理。
现在看来,赵永亮敲开鄂尔多斯羊绒衫厂那扇大门的同时,也敲开了他个人成功的大门。尽管他口中未念“芝麻开门”,但他从鄂尔多斯的山洞中收获的,丝毫不比阿里巴巴少。在鄂绒集团的十年中,他不但懂得了羊绒衫生意,还结识了这块高原上日后的另一名实业巨子——鄂绒老板王林祥。
显然,除了糊口,永亮没有从国企鄂绒挣到钱。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似乎证明了这一点。1989年腊月,奶奶去世,出殡时苦于没有电,万般无奈的赵永亮只好用汽车录音机放了一夜哀乐,很不如意。他当时就跪在奶奶的灵前发誓:“赵永亮,你如果给村里安上电,你就是英雄;如果安不了,你就是狗熊!”副县级国企干部赵永亮决然辞职下海,在西安裕民毛纺公司任职副总经理一年后,他用挣到的3万元奖金,联合政府给村里通了电。
离家多年,不忘乡里,村里人从心底认同了这娃儿为老乡。坚守承诺,乐善好施,实业界从此视永亮为楷模。
1991年,赵永亮带着7000元的本金,回到故乡达拉特旗创建了东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东达羊绒衫很快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从羊绒收购员到羊绒衫企业家,永亮走过的这条路,还有一位企业家也走过,那就是鹿王羊绒的老板高峰。然而比高峰这位老羊绒更有作为的是,除了识得一手好羊绒,赵永亮还为世人写作了一本《山羊绒毛学》。
1996年,东达蒙古王集团成立,公司也逐步开始涉足路桥建设、煤炭开采运销、造纸、商贸和工程等诸多领域。此后,永亮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的东达集团拥有羊绒制品加工、路桥建设经营、房地产开发、造纸、生态建设、肉奶牛饲养、绒山羊繁育、乳制品加工、酒店服务等38个成员企业,总资产42亿元,员工1.1万名。
从7000元起家十几年发展到20多亿资产,我们认为这和赵永亮坚守承诺的性格息息相关。当年奶牛1万多元一头的时候,为发展乳业,永亮贷款为当地农民购买了1万头,现在奶牛降到每头几千元,几千万的损失由东达来补;为了还贷,他于3年前以1500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三个煤矿,现在它们价值6个亿,他说不后悔;而东达投资的所有地产项目,也都把诚信和质量作为必须遵守的原则。
从7000元起家到20多亿资产,永亮却认为自己财富的积累与乐善好施紧密相关。1998年,东达收购了因环保不达标倒闭多年的国有企业达旗造纸厂,从此,东达造纸走上了循环经济的道路:用当地植物沙柳为原料,使用达拉特电厂过去强排入黄河的冷凝水来造纸,利用造纸排出的含铵废水具有板结土地的能力来浇灌沙柳、绿化沙漠,剩余的沙柳则可用作绒山羊的饲料。
从1999年开始,东达先后投资3亿元,在库布齐沙漠周边地区建设了近300万亩的沙柳基地、70个养殖区、10万头奶(肉)牛和25万只舍饲绒山羊基地等。这样的产业链,直接带动鄂尔多斯市3个旗20多个乡镇近12万农牧民富了起来,还让300万亩沙漠绿了起来。
沙产业的成功,让永亮产生了这样一个全新的论断:搞生态建设不能以见到绿色为句号,只有发展可以循环的经济模式,才能治标兼治本。
多年来,永亮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1.2亿元。他对记者说,东达的绝大部分财富属于社会。汶川地震发生后,东达集团安置了300户四川地震灾区的群众到“中国西部第一村”——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新村居住。永亮表示,集团有能力、有条件接收地震灾区受灾群众,从而在根本上使入驻移民村的四川移民在产业化的拉动下实现增收。
当年,在其他煤老板拼命挖煤却苦于无路运输的时候,永亮成为第一批运煤道路的建设者、收费者;而现在,当其他企业家大举融入城市、进军工业领域的时候,永亮却回到乡下,做起了沙产业的硅谷。极富生意远见和商业谋略的赵永亮,早已成为内蒙古大学MBA教育中心的客座教授。
那个一直穿梭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老乡赵永亮,现在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豪。从历史的隧道看过去,我认为永亮很幸运,因为他也中了“卵巢彩票”,——他出生在鄂尔多斯,这是一块带给他财富奇迹的土地;虽然他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他自己却成为内蒙古政协的一名常委。
***注:此文发表于《锦绣(国家商业地理)》2010年2月号封面报道“暴富之城”鄂尔多斯商人列传一栏,包括两个人——赵永亮,王文彪——的故事,发表时应该有删改。原文置于此,是为记。我是内蒙古人,值此虎年春节,就将这组长报道,奉献给蔚蓝色的故乡。
老乡赵永亮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