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第八集《舞梦敦煌》


本集播出时间:大年初八(2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晚间9:30分。

 

            

 

“多年以来,我总是做着同一个梦。大漠深处,一个女子向我隐隐走来,她像是千年前的舞者,时空中的精灵,从大漠深处石窟里千秋寂寞的壁画中坠入尘世,悠然起舞,如花绽放,盛开在寂静的沙漠里。带我渐渐穿越时间的沙粒,靠近那悠远的舞梦……”

这是一个奇妙的时空隧道。置身其中,千余年前人们的生活、信仰、娱乐,扑面而来,恍若隔世。那时候,音乐、舞蹈占据着他们生活的重要位置。在敦煌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乐舞造型几乎处处可见。而在这许多的舞蹈形象中,又以飞天为数最多,据统计敦煌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飞天总计4500余身。他们当中年纪最老的飞天已经有1600多岁了,而最年轻的飞天也有将近600岁。他们究竟是上千年前的舞者?还是极乐世界的天女?又或是画工们妙手偶得的创造?这天衣飞扬满壁风洞的神韵,留给后世一个个谜题。

在无数关于乐舞的历史文献中,我们都找不到一个乐舞伎人的完整故事。在敦煌学者的指导下我们虚拟了歌舞伎程佛儿,她的原型是成千上万个教坊舞伎和民间艺伎,她将带我们走近那段的历史。


程佛儿,祖籍敦煌,天宝年间长安教坊舞伎。

公元755年,皇宫里普通的一天。这一天的华清池如往常一样歌舞升平,大唐帝国从明皇即位以后,承平日久,这样的宫廷舞会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当时胡姬遍布长安城,她们出入于长安城的酒肆、商邸,能歌善舞、给大唐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柔情和浪漫。有一种疾转如飞的胡旋舞,是她们的拿手好戏。表演者在一块小圆毯上飞速旋转到衣带飞扬,但决不能转出小圆毯之外。据说这种舞蹈传到宫廷也成了安禄山的看家本领。他总是能让自己肥硕的身体飞快旋转如一只陀螺……

唐朝,上至帝侯王妃下至黎民百姓,音乐舞蹈好像他们共通的语言,也正是因为渗入到了空气中的自由开放,使得异域歌舞和中原乐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音乐歌舞的黄金时代,也练就了程佛儿一身的舞林绝技。

当整个大唐王国都沉浸在歌舞升平中时,那个善于跳胡旋舞的安禄山扯起了叛乱的大旗。唐明皇不得不带着心爱的贵妃逃跑了。皇宫,这个曾经歌舞升平的家,也离程佛儿越来越远了。她现在唯一的希望,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敦煌。

唐朝,敦煌是个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在距离敦煌城外东南方约 25公里处,有许多洞窟佛寺,是著名的莫高窟千佛洞。每天到这里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定期去莫高窟礼拜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中就记载了世俗的人们供养佛祖的十种方式,第九种是伎乐供养。伎乐指的是佛国世界唱歌跳舞的菩萨,他们用音乐、舞蹈来供奉极乐世界的佛祖。所以,我们能够在敦煌壁画中见到无数这样灵动的舞姿。



     回乡的路上,程佛儿遇见了几个敦煌的老乡。同是孤身在外的旅人,程佛儿向他们讲述起曾经宫廷里欢歌起舞的生活。很小的时候,程佛儿被选入教坊,这里是皇帝培养乐舞人才的学校,从各地选取平民家的女子进入教坊,主要学习琵琶、三弦、箜篌等乐器和当时流行的歌舞。

这是程佛儿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次旅行。从小在教坊长大的程佛儿,曾经,她的生活中只有舞蹈,生活也只教会她跳舞,而今她必须要学习着去面对以前无法想象的艰难。

皇宫出逃、又找不到的家的程佛儿,只能依仗自己在宫廷中学到的技艺卖艺为生了。人们看到了来自皇宫的神韵,无不称奇叫绝。就连当地的画匠也跑来欣赏程佛儿的舞姿。

就像今天的一些艺术家们通过“采风”寻找灵感一样,像程佛儿这样来自天子脚下的身姿又怎么能躲过画匠的眼睛呢。不知道哪个多情的画匠会偷偷地在脑海里印下程佛儿的身姿,又把这份念想留在莫高窟的壁画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壁画里面,即使是反映天国世界的情景,里面伎乐菩萨的形象也是画匠们根据生活中所看到的平常人家的女子绘制而成。这种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被形象的成为“菩萨如宫娃”。只是程佛儿一定没有想到,千年以后相似的场景,会被放大到舞台上,成了一部舞剧中经典的一幕。



舞剧中英娘弹奏琵琶的舞姿呈现出了敦煌舞蹈S型的特点,她的原型来自莫高窟112窟的一尊反弹琵琶的伎乐菩萨。这个身姿已经成了我们去怀念大唐乐舞盛事的一个经典符号,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也许程佛儿会像专家所言,在佛祖庇佑下成为寺庙里的音声儿,古寺青灯,伴佛终老。也许她遇到了一位钟情于她的画工,嫁人生子,过起了平常人家的生活。毕竟,一个从小就没有家的孩子,怎么会不渴望一份家的温情呢?

程佛儿回到敦煌之后不久,从长安到敦煌的贸易之路就因为战乱中断了。西去龟兹的商路却一路畅通。后来的中亚、西亚等地的舞蹈中出现了中原宫廷风格的舞蹈,我们不妨大胆揣测:或者正是程佛儿等宫廷舞姬们流亡至此的原因吧。一切只是我们的猜测罢了。谁知道呢?对于偌大的历史而言,一个小小的舞伎,只是沙海里的一粒尘埃。他们后来的生活我们无从知道。史料记载,天宝年间和她一样的教坊舞伎就有10004名。他们战乱出逃、奔波流转、流落民间,但是舞蹈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流传、融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