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第九集《敦煌的召唤》


 

 

本集播出时间:大年初九(2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晚间9:30分。



   常书鸿旁白:

一个月的汽车颠簸生活结束了,我们于 1943320日下午到达安西,从安西到敦煌的一段行程,连破旧的公路也没有了,我们雇了十头骆驼,开始了敦煌行的最后旅程。一眼望去,只见一堆堆的沙丘和零零落落的骆驼刺、芨芨草,塞外的黄昏,残阳夕照,昏黄的光线被灰暗的戈壁滩吞没着,显得格外阴冷暗淡……

 

留下这些文字的人叫常书鸿,后来被称为“敦煌守护神”。

1943324,也是农历春分的第二天,一支6人的驼队来到敦煌。他们来自重庆和兰州,是国民政府教育部派来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们是龚详礼、李廷赞、陈延儒、刘荣增、辛普德和常书鸿。从甘肃的安西到敦煌120多公里,驼队走了33夜。

而从巴黎到敦煌的路程,常书鸿走过了更为漫长的六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来自中国的青年美术家聚集在艺术之都巴黎,他们与同时代的徐悲鸿、刘海粟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西洋绘画艺术的先驱群体。

这其中有两个人跟敦煌发生了不解之缘。 一位是王子云,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李可染、吴冠中都曾师从于他。另一位就是常书鸿,毕业于著名的法国里昂艺术学校,他的作品已经多次入选巴黎沙龙展。

在这个崇尚艺术的地方,这群来自中国的青年美术家,都以各自的成就树立了与法国艺术家相当的社会地位。

 

常书鸿旁白:

有一天我从卢浮宫出来,沿着圣杰曼大道散步,顺便遛到塞纳河旧书摊,去浏览一下内容丰富的书籍。忽然发现了一部由六本册子装订的《敦煌石窟图录》。…… 

 

这部图录是1907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从中国甘肃敦煌石窟中拍摄来的,30年后,它让一位浸淫在西方油画世界里多年的中国艺术家看到了敦煌艺术的魅力。

 

常书鸿旁白:

这距今1500年的古画,气势雄伟的构图,其笔触的奔放甚至于比现代野兽派的画还要粗野,这是多么新奇的发现呀,我十分惊讶。

塞纳河畔与敦煌艺术的相遇似乎成为一种召唤,不久,常书鸿接受了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邀请,回国任教。1936的北平,战争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烈,在此之前日本军队早已占领了中国东北,并继续将势力向华北推进。显然,这个离开中国十年的艺术家缺乏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常书鸿回到北平后不到10个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城里的人纷纷开始南下。此时,常书鸿远在法国的妻女已在归国途中。

1936年开始,为了躲避战乱,常书鸿随北平国立艺专先后迁至杭州、江西牯岭、贵阳、昆明,最后到达重庆。

          
                                            常书鸿和他的家人

常书鸿旁白:

   那个促使我万里迢迢投奔祖国的敦煌 ,还在天边,在黄沙蔽天的漠北,可望而不可及,转眼4年过去了……

 

19371120,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知识分子聚集而来,重庆成为抗战时期文化的中心。

而在中国大片土地上,中华文化惨遭践踏,几千年的文明古迹无可挽回地葬身在战火硝烟里。国家存亡之际,为了拯救和延续尚存的中华文化根脉,在未被劫掠的西北,许多知识分子瘦弱的身躯穿越在河西走廊,——上世纪四十年代敦煌的历史上,记下了许多人的名字。

19413月,张大千率领夫人、儿子及随行9人抵达敦煌,当时张大千在国画上已经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称,开始被国人和世界所瞩目。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大千的友人告诉他,沿着河西走廊往西,在戈壁深处,敦煌莫高窟里有大量唐宋时期精美的壁画。这个消息让张大千从千里之外的重庆来到敦煌。

他们就住在千佛洞对面的上寺里,每日清晨,张大千由次子张心智陪同,进入洞窟,直到晚间方才离开。

敦煌400多个洞窟,2000多身彩塑和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积淀着1000多年的灿烂艺术,这大大出乎了张大千的想象,让他无法割舍,他决定开始对敦煌壁画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临摹,本打算只在这里逗留三个月的张大千,归期一再更改,日子就这样拖了下来……

    1941年10月5 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视察河西走廊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突然来到莫高窟,专程与好友张大千相聚。张大千无限感概,他告诉于右任,敦煌艺术如此珍贵,但莫高窟乏人管理,长此以往必会颓败以至废弃。

于右任当即赋诗三首,其中几句是这样写的:“斯氏伯氏去多时,东窟西窟亦可悲,敦煌学已名天下,中国学人知不知。”

这次相聚后,于右任决定建议国民政府设立敦煌保护机构,从而最终使敦煌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回溯历史,敦煌艺术得以保护,源于众多文化人士的关注和呼吁。 

此时敦煌影响日渐扩大,《中国科技史》一书的作者、英国人李约瑟参观过敦煌后也认为:莫高窟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纪念碑和博物馆。1942年底,于右任向国民政府中央提出议案,请求设立敦煌艺术学院。19431月,教育部公布成立敦煌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常书鸿出任副主任委员。常书鸿终于踏上通往敦煌的道路。

 

1943年,初到敦煌的常书鸿,感受到莫高窟曾有的灿烂,也目睹了它眼前的破败。藏经洞早已空无所有,因为西方探险者的盗窃,再也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藏有5万卷经卷的文化宝库。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考察途中



常书鸿旁白:

这空荡荡寂静幽暗的洞室,像是默默地回顾着她的盛衰荣辱,又像无言地怨恨着它至今遭受的悲惨命运。负在我肩上的工作任务将是多么沉重啊!

 

1944年,这天清晨,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南边不远的一个院落里,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终于结束了400多年来在民间缺乏有效管理的状态,第一次蒙受国家、政府的庇护。这一天是194411日元旦,新的一年开始了。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时,人员不超过10人,那时常书鸿不断给内地的友人和学生写信,很快董希文、张琳英、李浴等一些内地年轻的艺术家陆续来到敦煌,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常书鸿的学生。

不久,常书鸿说服妻子带着一对儿女从重庆来到敦煌。

考察洞窟、研究美术史、临摹壁画,相对于战火纷飞的前线,平静的西北荒漠反而为艺术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敦煌。

19434月,就在敦煌春色最浓的时候,张大千完成了在莫高窟的临摹,收拾行装离开千佛洞。张大千将一个纸卷交给常书鸿。那是一幅“采摘蘑菇秘密地图”,上面标明在敦煌哪里可以找到蘑菇,此后的若干年,这张地图为常书鸿他们单调的餐桌增添了不少稀罕的内容。

张大千原本打算只在敦煌逗留三个月,他离开的时候,已恍然过去了近三年。  期间他们共临摹壁画276幅,这些画作不但对他以后的画风产生了深刻影响,后来莫高窟大规模维修时,其中近200幅作品被借用参考。为了此次敦煌调查研究,张大千除出售大量自己的作品和心爱的古代书画藏品外,还先后借债五千两黄金,这在当时相当于五百根金条。

   194311月张大千一行返回成都时,友人注意到,张大千走时须发如漆,归来已耳鬓染霜。

 

                                                   千佛

常书鸿独白:

  我计算了一下,至少有上百个洞窟已被流沙掩埋,虽然生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大家工作情绪都很高涨,我们雇了少数民工,加上我们自己,在洞窟外面要修建一调2米高、2000米长的围墙,把下层洞窟的积沙推到0.5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此外,还要修补颓圮不堪的甬道、栈桥和修路、植树,这些工作我们整整大干了10个多月。

 

秋天来临,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到莫高窟已经半年多了,艰苦的环境简陋的条件不断考验着他们。经费困乏,条件简陋,使过去长期习惯于艺术单纯的常书鸿不得不面对许多现实而芜杂的问题 。

   一天,常书鸿的学生把一些信件交到他手里,他的妻子不辞而别。 常书鸿连夜追到安西,问遍了车站、旅店,也没有找到出走的妻子,最后总算打听到消息,失望和疲惫中,常书鸿继续向玉门方向追去……

抗战胜利的消息, 一个月之后传到敦煌,人们在欢庆喜悦之余,思乡之情油然滋生。

这时候的莫高窟,一片冷寂。不久又一个消息传来,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抗战胜利百废待兴,为节省经费,裁撤一切“不需要”的机构,敦煌艺术研究所撤消。

1945年冬天,常书鸿告别工作了三年的敦煌,带上一双儿女,到重庆奔走呼吁。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忙碌混乱,政府机构忙着回迁,熟悉的朋友劝常书鸿一起返回内地,但他却决意要恢复敦煌艺术研究所。经过近一年的四处奔走,常书鸿最终说服当时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的批准,并拨发卡车一辆、物资若干。

 1946年,常书鸿带领着他新招收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和四川国立艺专的段文杰、霍熙亮、孙儒僴、欧阳琳等许多学生回到敦煌。

第二年,更多的人来到敦煌,其中包括重庆国立艺专的学生李承仙,她是常书鸿的新婚妻子,后来的几十年她与常书鸿相濡以沫,相伴终生。 

1948年之后,敦煌的保护管理虽开始走向规范,但莫高窟历经千年,早已残破不堪,为此常书鸿曾多次向政府提请拨款修复。

这个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实现。在国家的支持下,莫高窟全面的抢救性修复保护工作正式展开,1956年和1963年先后两次对莫高窟南区进行了加固,敦煌的保护工作,由留守式的看护性保护,进入了抢救性加固保护的阶段。抹去半个世纪的风沙,敦煌从岌岌可危的残壁危崖逐渐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而它的守护者已鬓染霜雪。

1982年,守护敦煌40年的常书鸿依依作别,迁居北京。83岁的常书鸿最后一次回到敦煌。

三危山脚下,面朝九层楼静静的一群墓碑,是常熟鸿和许多去世的敦煌工作人员的归宿。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先生将选择什么职业?”,常书鸿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世。不过,如果真能再一次投胎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