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从用筷子想到学习
很多年前,第一次出国在日本的一家餐厅看到筷子的包装上有英文的“筷子使用说明书LEARN HOW TO USE YOUR CHOPSTICKS”。内容如下:Tuck under thumb and hold firmly.(夹在大母指下并牢牢固定。)Add second chopstick hold it as you hold a pencil.(象握铅笔一样握住第二支筷子。)Hold first chopstick in original position move the second one up and down. Now you can pick up anything!(握住第一支筷子固定不动,上下移动第二支筷子。您就可以夹起任何食物。)括号内是本人的非专业翻译,大致意思应该差不多。当时很好奇,就安装说明书的要求,按图索骥了一把。结果很是有趣,那就是我这个从小就看说明书用筷子长大的中国人用起筷子很“老外”。
此事让我很是损伤了写脑细胞。中国人从来没有筷子使用说明书,甚至小时后也少有父母专门给孩子“手把手”的,但只要是正常人没有不会用筷子的。为什么按说明书就“操作”不了“筷子”呢?仔细研究一番,这“筷子使用说明书”应该算言简意赅,没有什么不妥。
问题是中国人学用筷子是文化熏陶,从小耳濡目染,在生活中学,学是潜移默化的。这就象现在小朋友玩电脑,他没有如何“先念的”制约,真正的“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情况下的学习之路是“用以致学”。据说钱
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是我们都熟悉的。这是一种常态,但凡自上学以来
如果我们学习一个很陌生的知识领域的东西,“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似乎没有“用以致学”更有效。大概这就是不求甚解的意思吧。不求甚解的学习有时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我经常就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