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讲轮回说,也有外媒称中国历史是一个轮回,在圈子里转,几千年没有进步,释道之讲轮回其因虽或不可考,但无疑可说是让人有一种戒惧心里,但人本信之则有,不信亦可。既有轮回,便当得善恶有报,不是不报,只回时未到。本文掐此,只取个因头,好说人生之如何去走便是。
曾久长以来,或慕西或埋古,思思以求人的路在何处可是终点,可曰是为何而生,曾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待人做事之儒典警句,佛亦讲人生要追求一种境界,或曰修成人生,道教则善心自理,纯拜自然。他教则以教为目,张罗天下,非我教类,其心必异。
长期张牙无状,前路黯淡,浑不自知,或想为利,或以为名,然皆无状,未能自醒,或以求教,或以非书,或以自抬,然皆为非也。儒讲行,处世待人接物皆以为矩,方得天下安然;释引善,不非恶不非善以存得善报,以己心存天下;道得虚,何谓之虚,非无非有,乃无中之有,有中之无,若何?猴子之生也。
私下苟教,窃得一段,尝试於下:一曰、做事踏实;二曰、勇猛精进;三曰、虚怀若谷。
一讲,做事,待人,处世,接物,扎根立基,以求得唯稳唯厚,方得以厚积薄发,行得大利大是。
二讲,乾乾以至,但得一日一时,或有一刻一暇,不敢稍或纵容以使松弛,败坏前功。
三讲,心若虚,其大不包,其小不容。若一有得,或一有失,便自张自损,其道非正。
三段并非截然相离的,相辅相成,若没有良好的精气神,做事便不能全力以赴,若其心不端,苟行诡道,则其得不正,虽有亦无。若其行不力,半道而止,则其功全没。讲到三是否便是终点,非也,三即是起,亦是终,若以三为止,便不思进取,勇猛且精进双将何来?圆寰相贯,积之,进之,养之,如是而行,将或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