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春晚危机
作为一年仅一次的老百姓年夜大餐,春晚上的节目可谓多种多样,参与到其中的演员也要数以万计,但近年来,仿佛只有一个名字最牵动亿万观众的心,就是堪称央视春晚“常青树”的赵本山。
自从1990年跻身春晚舞台一夜走红,赵本山就渐渐走上“不可取代的春晚小品王”的神坛。每年的央视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几乎已成大家期待的惟一节目。“支持赵本山!春晚,只有他的节目,是我们老百姓最期待的!只有他的节目,才让我们开怀大笑!”而面对亿万观众的期望,赵本山多年来也卯足了劲表演,一次次带给人们笑声和惊喜。
但是,2010年春晚,赵本山却遭遇了小品路上的“滑铁卢”。春晚一结束,网络上对赵本山和其小品《捐助》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这种批评声音的惊人一致,是赵本山20年春晚经历中前所未有的,也与此前的高期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截止2010年2月20日,在某知名网站发起的央视春晚“最烂节目”评选中,赵本山的《捐助》获得了11万夺票,以占总票53%的比例,成为“春晚最烂节目”第一名。
《捐助》中赤裸裸的广告,再加上差强人意的创意,让大多数网友失望至极。“本山已经是江郎才尽了,大众无需再对他有什么期待了!”“以后我不会再看赵本山了,让我失望。没有好节目,就不要上了,地球没有你不会停的。”……诸如此类的言论不绝于耳。
从之前的翘首以盼,到现在的群起攻之,赵本山及小品陷入了危机的漩涡。当然,其中主要原因无外乎两个,即小品质量的下降以及观众欣赏要求的提高。与此前纯粹的小品演员不同,如今的赵本山已经是身价数亿的集团董事长,其主要精力已经不在小品上,而是转移到公司发展。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志不在小品,只是碍于央视的面子或观众期望上演小品,缺乏了主动创作的积极性,赵本山的小品质量江河日下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喜新厌旧是欣赏学的惯例,渴望看到耳目一新的节目是观众永远不变的需求。饺子虽然好吃,但365天顿顿吃饺子可能就会反胃。当年赵本山横空出世,赢得观众连连叫好,并不是当时的观众容易满足,而是赵本山长期的艺术积淀得到充分释放,所以才会出手不凡。而现在,时过境迁,赵本山还是那个赵本山,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变得“不好伺候”,非议之声自然滚滚而来。
综合而言,是小品质量问题和缺乏创新,才让赵本山陷入危机,不过,这是不是也提供了一个赵本山小品由盛及衰的信号?
作为春晚的“元老”,赵本山已不再年轻,而且身体健康连连出现问题,观众不会永远满足于其“忽悠”。“洪湖水浪打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赵本山是不是也会被“拍在沙滩上”,依我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但是,更为可怕的是,日益走下坡路的赵本山及小品,还“绑架”了央视春晚,成为谁也搬不动、谁也不想搬的“史上最牛春晚钉子户”。在此前赵本山小品大获成功的同时,春晚由于缺乏新意和创意,而患上了严重的“赵本山依赖症”,也赋予其独一无二的特权,即在上春晚的其它节目打拼得九死一生时,赵本山的小品可以免检直通春晚舞台。也因为此,在春晚导演组面前,赵本山的腰板越来越硬,话语权也来越大,对作品的题材、内容和演员人选,也越来越有发言权。于是,赵本山开始力推自己的徒弟,但这种“近亲繁殖”持续下去,人们从春晚舞台得到的可能是一种模式的笑声,却会失去更多风格的精彩。而春晚,也会失去越来越多的观众。
在赵本山遭遇危机的同时,春晚危机也渐渐显露。截止2月15日晚,某大型门户网站的专项调查统计显示,认为晚会好的只占15.6%,而打出1分最低分的竟占29.6%。甚至有网友留言笑称:“今年看的不是春晚,是寂寞。”
当然,春晚的危机不能完全归结为赵本山,但当一个十几亿观众大联欢的节目,系于一个人时,却是最大的危险。要知道,一花独红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现在,虽然小品《捐助》又获得央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一等奖,而赵本山连续12年夺得“小品王”。但无论赵本山,还是春晚,在危机面前,都不能获得安全感,仍旧应该好好进行反思。
近期精彩推荐:
海南房地产击鼓传花游戏何时结束?
农夫山泉是否能与海口工商局携手共度危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