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苹果公司的印象和其创始人乔布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作为苹果公司的灵魂,《财富》杂志授予其“十年商业人物”的桂冠,称赞其独特的管理风格“难得地将细节管理和全局视野结合起来”。乔布斯改变了计算机、手机、音乐、电影等美国四大行业,甚至对零售和设计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近期iPad的推出,乔布斯更总结其经验是,“我们总是设法将技术和人文科学地交叉——不光要植入最佳的技术,还要使这些技术更容易被感知”;且苹果公司拥有全套产品——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因而可以完全控制用户体验,也因此要对用户体验负全责。苹果公司完善的产品体系与内敛的特性,更可能关注顾客体验的细节,形成其竞争优势(定价权)。
1.苹果化影响
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从开创个人计算机到推出iMac,再到推出Ipod,Itouch,itunes,Iphone等一系列产品,成功塑造了苹果公司电子消费产品最佳品牌的形象。因为情绪可以影响到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正面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等。通过产品的可用性、工业设计及品牌形象,向用户传达专业、质量、耐用、可靠、时尚、个性、环保、体贴等信息,从而创造一种科技改变生活的文化,建立了与消费者间紧密的情感联系。苹果产品独特的色彩注入情绪化的视觉形象,创意的外观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丰富交互式的功能细啄等等特质,既是个人评价认知的一致及情感诉求的满足,也是群体的心理归属,从而聚集了大量的fans圈。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苹果公司在概念设计上占15%-20%的时间,更立图通过打造封闭的产业链,以促进概念的实现。设计团队参与生产制造过程,不仅是检查产品的制作和设计质量,更是帮助生产商找出更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将实际的创新经验应用于其设计中。正是苹果不断聚焦的策略,关注用户的生活环境及方式,尽可能融入客户生活并提升其生活品质,这就使得苹果公司具有一种创造简洁和高科技产品的独特能力,实现“工业的艺术化”或“艺术的工业化”。其中逻辑,产品不仅是一种使用工具,更是作为一种效用工具,以更丰富的交互作用来塑造用户的良好体验,培养用户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用户更是革新产业,从而产生了苹果化的影响作用,站在了潮流发展的最前端。
在展现苹果独特的魅力方面,苹果采用了体验中心零售店的模式,直接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既展示出苹果体验式的文化,又打造出完整的服务链条。无论是苹果旗舰店、一般规模的Apple Center或规模更小的Apple Corner,作为视觉焦点的产品配合空间环境展示,消费者在试用体验中感受到愉悦氛围和价值体验,还包括苹果专家、创意顾问、苹果天才和客户服务等员工的帮助指导,企业形象及产品价值有机的结合,对消费者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以纽约第五大道苹果体验中心为例,白天是旅游者的麦加圣地,而晚间是当地消费者的天堂。一次抽查结果显示,在凌晨 1 : 45 时,竟有30位顾客在店内逛个不停。乔布斯开拓性的零售体验方面的研究,走出了苹果范围,更影响到迪士尼零售店中环境的设计,也更引发了微软零售店的效仿。这也解释出为何许多人宁愿千里迢迢前往苹果零售店,只因其更能打动人心。
2.苹果经济
专注的苹果文化,通过对工程技术、营销、用户体验等的高度整合,成功的实现溢价的苹果式的体验经济。这又与乔布斯独特的个人魅力及营销才能密切相关,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人们内心需求,展示科技和设计的力量,营销问题的解决方式;通过广告、互动娱乐、媒体新闻、数字化等全方位营销环境塑造,展示其极端热情与执着的品牌形象(尽管也有着其较为严酷偏执的另一面)。
2.1个性化营销
总是以完美、个性展现的苹果公司,也总会在营销展示其无限的创造力。如“We need to talk”,“Think different(不同凡响)”,“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air(有大事要发生)”,“One year later. Light-years ahead(一年之后,数光年领先)”,“next-level fun(下一代娱乐)”等等广告词,以及众多广告歌曲,无不在强调自身的优越感,为推出的新品宣传造势。而面对IBM、微软、英特尔、索尼乃至昔日盟友谷歌,苹果的营销显得更具进攻意味,通过与对比打击对手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将IBM喻为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把PC拟人化为臃肿笨拙的胖子的“I'm a Mac-I'm a PC”广告,“The computer for the rest of us”等,表现出苹果的反主流个性。而“孩子不能等”的大学校园教育优惠计划,更是以电脑和软件的特殊优惠活动,推广至全球。苹果公司在不断为用户带来惊喜的同时,展现着其不断挑战、不断扩张、不断适应的个性。
2.2饥饿营销
如果说个性化营销实现了注意力经济,那么,饥饿营销则是要实现提升购买意愿。鉴于苹果公司已建立了相当好的品牌形象,因而,合适的管理用户期望,将成为其产品营销成功的关键。
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节供求量从而提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因而,苹果公司适时泄漏消息对新品的曝光,苹果粉丝的多方关注,相关专家的评论预测,以及乔布斯独具魅力的产品发布演讲,丰富的表演活动等烘托出极富的价值产品,使得抢先体验、数量有限、售期期待等观念传达到消费者内心,甚至病毒式的扩展。苹果公司通过产品的信息的市场供应的控制,从而使市场处于相对的“饥饿”状态,极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使得用户甘愿掏腰包,更期待下一代新品的出现。
苹果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价值感与情感联系,用最顶级的用户体验满足消费者更多的效用,从而获取相应的价值回报。
3.苹果的网络化
尽管苹果称不上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但其已通过音乐商店及APP商店成功开展了互联网B2C业务。经历过电脑操作系统惨败的苹果公司更能理解软件繁盛程度的意义,而乔布斯也更早的看到了信息内容及网络的价值。撇开像索尼等制定各种硬的科技标准的老路线,以相对开放的标准打造软的生态环境,向内容化、软件化的整合,注重应用的商业模式将会主导未来的发展。从苹果体验中心到网上零售店,苹果式的网络协同效应将会实现全程的用户体验服务,而目前苹果iTunes商店中应用的丰富性已成为销售iPhone 和 iPod touch 的营销手段。
据称,苹果公司正通过iTunes 9 勾勒的一个未来新的社交网络应用。其将集成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网络应用,统一管理账户和状态更新,可通它们广播和分享正在收听的歌曲或者联系朋友。而App Store会更丰富视觉化应用管理及同步等功能(包括按字母顺序、应用类型、添加时间和自定义分类等)。iTunes Store 账户将向第三方支付工具发展,涉及在线金融领域,与PayPal、支付宝等进行竞争。毕竟苹果iTunes Store当前已拥有大约 7000 万激活的付费账户,尽管其中绝大部分在美国。另外,苹果公司正在筹建北卡州的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是其加州纽瓦克数据中心的五倍,这或许是向云计算加快了步伐。
苹果公司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了其颠覆性变革的成就。iTunes 音乐商店在 2009 年上半年是美国第一大音乐零售商,占同期美国音乐零售总量 25% 的市场份额,2007 和 2008 年时 iTunes 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14% 和 21% 。在数字音乐付费下载市场,iTunes 市场份额约为 70%,位居第二的亚马逊约为8%。目前,苹果收购Placebase网络地图公司,收购Quattro Wireless手机广告公司,与Google展开了竞争;苹果推出ipad平板电脑向亚马逊的Kindle发起挑战;而对游戏产业,苹果iPhone和iPod Touch平台更威胁到了任天堂的DS和索尼的PSP。苹果式的革命也许已经在更广范围内酝酿,其更收购Tobii眼动仪公司,或许是对人们信息的获取的研究,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视觉化交互式音乐技术等的发展也将更深刻的变革音乐产业。苹果的未来战略或是以iMac、iPod、iPhone等为起点,一一步深入家庭的每一台电器,从而全部实现联网,更彻底的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