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干部队伍的管理是一项事关政治改革的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围绕其体制机制的创新,从上到下都在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然而,其传统模式总是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撼动。尽管我们就某些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尽管其称呼也由延续很久的“干部”更换为“公务员”,但真正具有实质性改革及有效的举措并不多见。因此,干部队伍中不仅存在着防碍干部工作及干部成长的“无花板”现象,而且其中的不公一点也不亚于某些激烈的社会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深圳市目前正式启动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度,无疑是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政治改革。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月3日发布会宣布,该市公务员将被细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三个类别。除了综合管理类沿用以往公务员的管理模式,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都将实施聘任制,标志着深圳公务员正式告别“铁饭碗”时代(《广州日报》2月4日)。据悉,这一措施,将使69%的官员摘掉“官帽”。此举将会有效地解决当前公务员体制机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有效解决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解决了干部任用不公的问题。对干部的任用,虽然有很多细致而规范的制度,但因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难免使之在操作上失之公允,流于形式,使真正有用、合适的人才难以配置到相应岗位。其中,最大的弊病在于脱离不了利益关系。因为职位越高、待遇越高;权力越重,利益越多。而改革后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一律明确为非领导职务,专业技术类,则仅规定由高到低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具体设置还辅之以一事一议的办法,强调的是专业层面上的竞争。这两类公务员都建立了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的独立职务序列,各职级间没有上下级关系,晋升全凭个人年资积累和工作业绩。这就从根基上切断了因职务产生的利益链条以及由此衍生的腐败现象,打通公务员公平竞争和合理晋升的通道。
二是解决了干部待遇不公的问题。长期以来,干部职务因为晋升渠道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必然导致了某些方面的待遇不公平。职务固定后,能力则退居其次,而待遇直接与职务挂钩,导致一些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因职务低下而产生抱怨情绪。深圳的这次改革,对公务员的待遇重点考虑其年资积累和工作业绩。这样的措施,使公务员不再过分看重职级,不再为自己能力强、事务多、待遇低而烦恼。公务员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地提升工作业绩,有利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
三是解决了干部进出灵活的问题。在行业以外的人看来,公务员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而在公务员内部有些人看来,公务员有着太多的无奈。这种现象叫做“闻着香的不能进,闻着臭的不能出”。深圳在公务员准入制中采用的是聘任制,真正实现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全面打通了人才进出机制,将原有的“铁饭碗”变成了现有的“瓷饭碗”。这个“瓷饭碗”对于有志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来说,也许比“铁饭碗”更具有吸引力。因为聘任制公务员要尽职尽责去做,其个人前途非常明朗:一名大学生如果在25岁进机关,只要好好工作,到40—50岁时,他的薪酬待遇不会低于走官道的处级干部待遇。这就将从根本上解决“官本位”问题。
由此可见,深圳的干部制度改革,是一项从根基上动摇原有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的推行,将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对推动整个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对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有关文章链接:http://edu.21cn.com/gwy/f_82_317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