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备忘录之煤炭行业概况之一


 

 
1、山西煤炭资源分布及特点
山西省生产的原煤自然品种多达百种,是全世界煤炭自然品种最集中、最齐全的地方,许多煤种仅在山西蕴藏。山西境内煤田分布面积广,几乎2/3的地下存在可采煤层。山西煤田地质埋藏浅、储量大、开采条件好,适于大规模长期开采。
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河东煤田、霍西煤田及沁水煤田是山西省六大煤田。河东煤田分布于黄河以东以吕梁 (山西省下辖地级市) 为主的地区,其中离柳矿区为全世界最优质的主焦煤产地之一,是中国优质主焦煤生产基地;吕梁中阳县与柳林县相邻,位于山西河东煤田中部边缘,主焦煤资源储量在30亿吨以上,是山西省主焦煤资源待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福龙集团控股境内四家企业的煤矿资源正是位于河东煤田的离柳矿区。
河东煤田生产的离柳焦煤,被称为国宝熊猫煤、是“工业味精”。国际大型钢铁集团如浦项、新日铁都有从该地区采购钢铁用煤。
2、山西炼焦煤资源储量、原煤产量在全国的地位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局最新数据,截止1996年底中国炼焦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保有储量为2549亿吨;储量居前10位的省市见下页表,其中山西省拥有的储量占54.49%1389亿吨)。
山西省炼焦煤的储量不仅很丰富,而且质量好,品种齐全,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中国炼焦煤的主要基地。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数据,2004年山西煤炭产量4.93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2%),煤炭出省销量3.55亿吨(占全国煤炭净调出量的70%以上)。
 
中国炼焦煤保有储量一览表 (截止1996年末)

省份
保有储量(亿吨)
占全国保有储量的比例
山西
1389
54.49%
安徽
225
8.83%
山东
136
5.34%
贵州
108
4.24%
黑龙江
93
3.65%
河北
88
3.45%
新疆
83
3.26%
河南
82
3.22%
内蒙古
51
2.00%
陕西
51
2.00%
其他省市
243
9.53%
全国
2549
100.00%

 
3、山西煤炭行业政策
规模化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行业调整趋势:根据《山西省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晋政发[2003]28),到2005年,全省煤矿企业总数力争控制在2000个左右;全省淘汰生产能力小于9万吨/年,以及采煤工艺落后、回采率低、安全生产不达标的各类小煤矿;全省地方煤矿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省有关部门原则上不再审批生产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新井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新建洗煤厂入选能力不得低于60万吨/年。
采矿权出让价格(资源费)逐步提高: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煤矿矿业权评估及其结果确认和价款缴纳的规定(修订)(晋国土资发[2004]201):依据硫分与灰分指标的不同,焦煤、1/3焦煤、肥煤、炼焦配煤每吨资源储量应缴纳的资源价款为8.10~5.62元。
(三)煤焦市场
1、钢铁行业增长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2004年数据,自2000年以来世界粗钢(Crude Steel)、生铁(Pig Iron)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02003年期间,世界粗钢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4%2003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964.8MMT,其中中国220.1MMT(22.8%)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粗钢生产国,世界粗钢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根据IISI统计,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20051~4月粗钢产量359.34MMT,其中中国105.94MMT(29.5%);全球20051~4月粗钢产量同比增加23.6MMT,其中中国21.0MMT(89.0%)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37届年会的预测报告,2007年全球成品钢的产量将达到10.41亿吨,年均增长4.6%。钢铁产量的持续增长将带动全球焦炭需求稳定在较高水平。
2、焦炭行业状况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04年中国生铁产量251.85Mt。按照2003年协会成员企业炼铁高炉平均焦比425公斤/吨计算,钢铁行业消耗焦炭在107Mt以上。钢铁行业消耗焦炭占全国焦炭总消费量的75%左右,其余为有色金属、化工和机械行业消耗量,以及焦炭净出口。因此全国目前实际焦炭需求量约为150Mt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20045月底联合发布的特急发改产业[2004] 941文件:目前全国有700多家炼焦企业,各类焦炉1900多座,机焦生产能力已达1.8亿吨,在建约8100万吨,远远超过国内焦炭需求总量。
因此,焦炭行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趋势。大型钢铁集团下属焦化厂(有稳定的市场销路)、以及有优质炼焦煤供应保障的独立焦化厂,将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3、炼焦煤供求
焦化厂消耗的炼焦原料煤包括主焦煤及炼焦配煤(包括气煤、肥煤和瘦煤),由于捣固炼焦技术的发展,目前也可采用高发热量的无烟煤作为炼焦配煤。其中炼焦用的肥煤、主焦煤属于国际上的稀缺煤种,山西省共有348.18亿吨可供利用资源,占全省已查证煤炭储量的16.1%(山西省经贸委2003年数据)。
(四)煤化产品深加工
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许多有机化工原料可以从石油中加工而得,但有些有机化工产品不能或不能经济地从石油中获得,如蒽、苊、芘等产品的90%以上仍需从煤焦油中提炼;咔唑、喹啉、噻吩等几乎100%仍来自煤焦油产品;萘85%来自煤焦油。
随着中国及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家。但中国焦化厂对煤化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以2004年中国焦炭产量2.24亿吨(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数据)、4%的煤焦油产量比率计算,全国约能形成煤焦油产量896万吨;而目前全国煤焦油实际加工量,却不足300万吨/年。
近年来发达国家基于环境保护压力,炼焦工业出现萎缩趋势,焦油产量日趋减少,导致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必然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在目前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从石油中提取有机化工原料的成本已大大抬高。在中国发展煤化产品深加工,具有炼焦煤资源基础、焦化产能基础以及相应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
特别是2004年开始的原油大幅度上涨的趋势,迫使中国政府调整能源结构,大规模提高煤炭化工的比率,例如,即将发布的中国能源规划的40字宗旨,其中第三句话就是“煤为基础”。这种新的政策变化以及煤炭化工深度加工技术的成熟,特别是它与石油化工有明显优势的“性能价格比”,已使煤炭、特别是焦煤和无烟煤成为中国能源中的战略性资源。中国特别是山西省政府最近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都是围绕这个思路在调整原有煤炭行业政策及管理办法。
中国商务部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已直言不讳地指出:尽快制定特种、稀有煤种区域规划,严格外资审批,继续对特种、稀有煤种勘探,实行外资限入制度(中方控股),依法保护稀缺资源。
 
* 中国能源中长期规划要旨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能源紧缺局面。能源问题已经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已专门设立国家能源领导小组这一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即将出台的中国能源中长期规划将确立“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供给”的四十字方针。煤炭在中国能源规划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