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9:迎战金融危机凸显知识产权力量


  对于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中国经济来说,2009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一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经济发展遭遇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难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我国各地各行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在危机风暴中,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所凸显的力量再次印证了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竞争力。

  全面迎战金融危机

  这次始于太平洋对岸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面临一次罕见的巨大冲击,2009年年初,我国经济增长下滑态势渐趋明显。在这种形势下,2009年初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对各行各业迎战危机作出了全面有力的部署和安排。

  针对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汽车、钢铁、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皆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是贯穿于产业振兴中的重点之一。同时,4万亿元的投资拉动计划继续向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倾斜。

  砥柱立中流,危机见真情。2009年4月,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得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重型汽车销售趋旺,他要求企业牢牢把握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

  2009年5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创新赢得实力,创新赢得领先,创新赢得发展,创新赢得尊严。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自己的创新产品、自己的知识产权和高度的创新能力、文化素养,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2009年,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地方政府,根据工作职能,积极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与产业化,增强了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和信心。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着眼大局,积极行动,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动企业以自主创新迎难而上,破解危机环境下的发展难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工作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促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刻认识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把促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6条具体意见。同时,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等工作,在完成3批共计265家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12月又批准了第四批共80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新一轮的试点,及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以知识产权战略化解金融危机的步伐。

  逆势而上收获硕果

  一系列政策及支持措施,使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坚定了必胜的信心,焕发了创新的活力,增强了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与自觉性。

  众多企业不仅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储备,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有效应对危机;而且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布局,抢抓发展先机。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继2008年度PCT专利申请达1737件,首次超过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位列PCT专利申请全球企业排名第一之后,2009年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保持了创新与效益的持续增长,连续3个季度稳居全球宽带接入市场首席地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份调研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虽然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制造类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业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普遍显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经营状况良好,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在这场危机中异军突起,一支独秀为迎战危机带来了一抹难得的亮色。事实证明,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在我国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表明,2008年,申请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47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22.3%;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9233万亿元,占51.2%;实现新产品出口额7083亿元,占50.1%;实现利润总额7921亿元,占25.8%。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田力普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使企业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中国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2009年,知识产权在抵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显现。在迎战金融危机冲击的考场上,中国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交出了一份转危为机的出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