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成功源于真实


Twitter所引发的微博热,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网络行为方式。网络本身无界共享、以个体为核心的特征让许多人摆脱传统媒体的束缚,将自身打造成一个信息源。微博的诞生让更多用户成为独立信息源,社群的存在方式让这些信息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微媒体。微博之前博客承担了自媒体的功能,但博客几百字的篇幅多少需要思考与文笔润色。这对快餐型用户而言就是一个负担、一个门槛。所以独立的博客运营商无一成功,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客多写手少,多数用户缺乏参与感,没有参与感行为就缺乏约束,不可避免的评论质量异常低下。在一个混乱的空间上是很难产生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是博客缺乏盈利模式的最重要原因。微博的成功是对行为方式的契合,很少有人会在一个短句处心积虑,微博体现的是更加贴近真实的自我。这是网络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跨越,用户可能不是实名,但用真实的心态来参与。特别是微博与手机的绑定,让用户行为增加了一层无形约束。

所谓的文明就是在言行附加层层约束,由此带来是人们认为合作比不合作好,并用重复博弈的心态参与互动。可见微博平台中手机绑定用户越多,这个平台的质量就越好,会有不同观点,会有意识不同,会有捧臭脚,会有痛打落水狗,也会少了很多直接问候母亲的评论。互联网用户的群体感性传递一直是非常显著,一个信息如果与活跃用户的频谱吻合,那么信息就会快速传播,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散,波及面越来越广。这种共享与互动是互联网的核心特征,但更重要的作用是带来媒体格局的改变与话语权的转移。韩寒一声“喂”产生上万的评论,超过5千的转发,转发的背后让这声“喂”的影响程级数扩散。这是互联网力量的体现。发行量20万的杂志,传阅率为5,也不过100万的阅读人群,一声“喂”可以让一本大刊娇羞。同时也看到就是这样一个字的内容,依然比大博中睿智的文字少了许多喊爹骂娘。显然微博让用户更真实的参与,真实的用户也促进微博平台的优化。一个唾沫横飞,骂声遍地的网络空间一定无法构建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更不可能为企业提供品牌提升的营销推广。微博与手机的结合将网络用户真实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为商业运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