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强大在哪里?


 

美国到底强大在哪里?
赵红军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载《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35辑
刚到美国的朋友都会感到奇怪?美国貌似强大的,但很可能与自己的想象差距十万八千里。就像一个网友所写的那样,美国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诺大的农村。除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之外,其余的地方完完全全是一幅农村景象,既看不到工业区一栋栋的高大烟囱,也见不到北京、上海、香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大楼,街道上也看不到太多的行人,有时候还被突然从旁边窜出来松鼠、甚至麋鹿吓一跳。所以那个刚到美国的学生就感叹到,自己花了那么多的时间考托福、GRE,结果到了美国才发现,自己完全上当了。看到这则博客,我就当时就有这样一个异样的感觉。看问题切忌不要看表面,看人看景哪能走马观花。
其实我刚到美国的感觉和那个同学也差不多。看看芝加哥downtown的那些高楼,顶多能和上海的浦西比较差的地区比美,论大楼的高度、街道的美观,根本比不上中国。到了芝加哥的郊区看看,其实和那个同学的感觉差不多。但令人奇怪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拼着命往美国跑。在美国,你看不到太多的工厂,就连到了工业城市芝加哥旁边的Michigan湖,也会发现,那个湖水的纯净简直可以和九寨沟的水媲美。到商店里,买的东西除了食品之外,服装、日用品、球拍、网球、学习用品、小型家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打印机等大部分都是中国造的,而食用的水果、蔬菜等则大多来至南美洲。跟这些东西的数量比起来,真正美国产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但比比就可发现,这些东西多半是技术含量高的,有专利的,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着较大优势的工业和科技产品,比如电报电话业务,飞机制造、航天、汽车制造,太阳能、药品、高级材料、电子工程产品、信息系统、网络科技、海洋生物产品等等。
从利润率来看,中国、南美洲来的那些产品,可能只有2%-5%的利润,而美国那些拥有专利的高科技产品的利润率则高达百分之10%-30%以上。从市场看,中国、南美来的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较高,但价格却比较低廉,也常常遭到所谓的反倾销起诉,而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则比较隐性,因为很多的科技产品看上去是中国、南美造的,但是其核心部件、关键部件却是美国造的。比如有名的双核电脑芯片,一家是Intel造的,一家是AMD造的,都是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其实美国的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技术垄断,但是你很难用反垄断法律对他们进行制裁、起诉。道理很简单,你对他们的制裁,就是对你自己的最大制裁。原因在于你的心脏是我造的,我就隐藏在你身体里面,如果我对我进行制裁的话,你就会受到更大的制裁。
举个例子,美国的波音公司也让中国的几大航空公司在中国组装波音飞机,但是关键的技术、关键的零部件,中国还不能自主生产,所以中国自己组装的波音飞机尽管价格比波音造的要便宜很多,但是连自己国内的市场也打不开。原因在于,这个飞机有任何问题,飞机制造公司也搞不定,因为那不是他们制造的。于是连中国的航空公司也很少购买国内组装的波音飞机,于是美国波音造的飞机就仍然翱翔在中国的蓝天上,而我们即使能组装飞机,但只能让它在低空飞行或者干脆就停在地上。
很简单,美国人的策略就是,凡是你能造的,成本比我低的,我干脆就不造,而我要造的就通常是你不能造的,或者你造的但质量比较差的、科技含量也比较低的产品。比如,电脑、网络科技中有很多的技术,美国人就拥有专利,但是一旦你们取得了对这种技术的成本或者技术优势,他就不造了。比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就是一个例子。那是因为制造电脑的材料世界上到处有,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又非常的低,电脑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没有什么秘密和专利可言了,所以他就主动退出,由你们来经营。
看看世界上每年来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的人数就知道,这早就成了美国的既定国策。你们好好培养人才吧,辛辛苦苦培养了20-30年,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只要一毕业,我给他们一个博士后位置,他们就都来了。如果真正是美国所需要的,那就干脆留下来吧,如果不是美国真正需要的,他就得回去。有人说,这就是美国的一种人才“撇脂”战略。中国的初等教育很好,你就努力培养人才吧。法国、德国的工程教育很好,你就努力培养人才吧,印度的电脑、信息科技方面的人才很好,你就努力的培养吧,埃及的考古人才不错,你就好好培养吧。博士毕业以后,只要我抛个橄榄枝,他们很快都成了美国的人才,不管种族、不管男女。
别的不说,到芝加哥大学的医院去看看就知道了。那里最多的人是中国人,都是来读博士后的,来做各种实验的。人数起码200多,再加上世界各国来的,估计应该有400名以上。这些人的年薪大概3.5万-5万美元,除去在这里的生活费用1.5万左右,每年省着点的话,净收入也应该有2万左右,也就是说一年的纯收入有14-15万人民币左右。这些人如果在国内的话,月薪按照5000元的较高标准计算,那么年薪约为60000元,除去每月的各种开支最少应该要2000元(以大城市计),那么年纯收入约为2.6万人民币。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与其回国还不如在这里做做博士后,这就是那些中国博士后心理的真实想法。于是芝加哥大学医院里的中国博士后们就越来越多。
用一个博士后自己的话来说,“我虽然就是个高级技术员,或者实验室的技术员、操作员,但是第一,我的年收入在减去各种生活开支之后,每年有2.5万到3万元的美金收入,而在国内肯定达不到。第二,在这里工作就是工作,没有其他的事情烦人,比如跑关系、找领导、拉关系,还有最烦的就是天天开会、周周开会。在这里,我唯一的任务就是从事我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只要完成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就可以走人。如果你有本事,老板就会赏识你,就会用你。你不用担心,因为如果你发现你的工作没有保证的时候,那就证明你的能力相对于别人已经显得不足了。所以在工作中,你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如果提高你的技能和实力,不让自己落伍。但在国内,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工作是重要,但是工作中还有很多比工作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如何处理与老板的关系,如何处理与组织的关系,这次开会不去,领导会怎么看?我是个研究人员,更是个单纯的人,所以我需要一个单纯的环境”。
通过与这些人的接触,我才渐渐地明白,美国自1783年(英国承认的时候)立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来之所以如此强大,乃是它有一个非常效率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在这个市场体系下,只有你有能力,你就会获得相应的报酬与职位。如果我给你的工资高,你就会来到我这儿;如果西部给你的工资高,你就去西部,东部给的工资高,你就去东部。因为你的社会安全、养老保险等都是全国联网的。到了你新居住的城市,只要上社会安全局去申报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你可以非常轻松地就在东西南北之间搞定所有的事情。此外,每个人与所在单位之间的合同都是非常市场化的。干满时间,双方正常协商,你有签约的权利,也有不签约的权利。
所以在美国你就能看到这样一系列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现象:(1)夫妻两人常常两地分居,因为谁都很难保证两人能在同一城市找到工作,这就是市场的力量;(2)男人在外工作,而女人在家相夫教子,这样,两人就不会分居,同时也能保证在这个市场上上班的人一定是这个家庭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人;(3)在这个城市工作了两年,又去了另外一个城市。今天在这个城市上班,明天谁都很难保证能否还在同一城市上班。今年有工作,谁也无法保证明年是否还有工作。
公务员是这样,博士后研究人员是这样,大学校长是这样,民主党、共和党主席是这样,美国总统也是这样。希拉里在这个州的选票高于奥巴马,但是她绝对不敢保证,她在另外一个州也能获得优势的选票。奥巴马也是这样。她(他)必须努力,每个州都进行努力,这样才能在全国获得胜利,听听希拉里、奥巴马演讲时那沙哑的声音,你就知道,她(他)正处于一个高度有效的劳动市场之中,她(他)哪敢松气;(4)美国人的离婚率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更高,为什么?社会学家也许有其他的解释。而我的解释却是,这正是美国高效率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在家里,谁的劳动效率高、报酬多,谁就去上班。如果你家庭的收入太低,那你就必须上班,如果你的工资不错,那另一人就呆在家里,如果你在这个城市找到工作,就去那个城市等等;(5)美国人生活中面临的经济压力可能没有发展中国家大,这主要是美国人用于基本生活上的开支包括住房、汽车、吃饭等相对于其收入而言较低(大约10%-20%左右),但是美国人的心里也许却比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更加脆弱,原因是那里的家庭观念不是特别的浓厚,人们来自家庭的关怀也相对于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为少,而他们来自市场的压力却更大,于是美国人对社区、教堂的热情就比发展中国家要高,人们对至高无上神的崇拜也会较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更为强烈。正像《圣经》里所说的,“神掌管明天,神掌管一切”。因此,人在无助时、寂寞时、沮丧时,神和教堂就成了中国家庭那样“温暖的港湾”。(6)美国人对新观念、新知识、新人的接受能力较发展中国家更强。我就经常看到,很多人年龄不小的白发老人,坐在公园里看书,还有很多人已经年过花甲,仍然对学习外语、技艺抱着很高的热情。在中国,读博士那是年轻人的事,但是在美国的校园里,常常见到40、50甚至60岁的老人在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在他们一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竞争、各处高唱的都是力争上游的奋进之歌。
其实,说白了,上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都不过是美国非常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所带来的一系列必然的结果。如果再将这个逻辑更进一步推广的话,我们至少还可以看见,正是美国拥有一个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所以我们也看到,自从1783年以后,世界各国的人才都往美国跑,自195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发明创造最活跃的国家和世界上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
所以,看起来美国就是一个诺大的农村,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一片片的工场,然而这无妨它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因为他们有的只是世界上最大也最为有效劳动力市场,它不需要工厂,它的工厂在世界各国,它也不需要冒烟,它冒烟的工厂在发展中国家。